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DHA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9-10页 |
1.2 DHA的来源 | 第10-11页 |
1.3 美拉德反应 | 第11-14页 |
1.3.1 美拉德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2 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功能特性及安全性 | 第13-14页 |
1.4 食品乳状液及乳化技术 | 第14-16页 |
1.4.1 乳状液简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2 乳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5 微胶囊技术及其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1.5.1 微胶囊技术 | 第16-17页 |
1.5.2 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1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2 高乳化活性酪蛋白酸钠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及理化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2.2.1 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褐变指数的测定 | 第22页 |
2.2.3 L~*a~*b~*值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SDS-PAGE分析 | 第22-23页 |
2.2.5 接枝度的测定 | 第23页 |
2.2.6 乳化性质的测定 | 第23页 |
2.3 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 | 第23-24页 |
2.4 高稳定性DHA藻油乳状液的制备及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4-26页 |
2.4.1 DHA藻油乳状液的制备 | 第24页 |
2.4.2 乳状液物理稳定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4.3 乳状液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4 乳状液的微观结构 | 第25页 |
2.4.5 乳状液粒径的测定 | 第25页 |
2.4.6 乳状液的Z-电位的测定 | 第25页 |
2.4.7 DHA保留率 | 第25-26页 |
2.5 DHA藻油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6-27页 |
2.5.1 DHA藻油微胶囊的制备 | 第26页 |
2.5.2 水分含量 | 第26-27页 |
2.5.3 分散性 | 第27页 |
2.5.4 包埋效率 | 第27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5页 |
3.1 还原糖的种类的确定 | 第28-33页 |
3.1.1 酪蛋白酸钠与不同的糖美拉德反应的褐变指数 | 第28页 |
3.1.2 酪蛋白酸钠与不同的糖美拉德反应的L~*a~*b~*值 | 第28-30页 |
3.1.3 SDS-PAGE分析 | 第30-31页 |
3.1.4 酪蛋白酸钠与不同的糖美拉德反应的接枝度 | 第31页 |
3.1.5 不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 第31-33页 |
3.2 美拉德反应正交试验 | 第33-38页 |
3.2.1 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 第33-36页 |
3.2.2 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 | 第36-38页 |
3.2.3 验证试验 | 第38页 |
3.3 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 | 第38-40页 |
3.4 乳状液的氧化稳定性 | 第40-41页 |
3.5 乳状液的微观结构 | 第41-43页 |
3.9 微胶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 第43-45页 |
4 结论 | 第45-47页 |
4.1 全文的总结 | 第45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45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45-47页 |
5 展望 | 第47-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8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