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食用色素论文

叶酸导航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及其载体第11-13页
        1.2.1 概述第11-12页
        1.2.2 应用第12页
        1.2.3 配体和载体第12-13页
    1.3 叶酸第13-15页
        1.3.1 叶酸的性质与功能第13-14页
        1.3.2 叶酸受体第14-15页
    1.4 壳聚糖第15-17页
        1.4.1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第15-16页
        1.4.2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优点第16页
        1.4.3 壳聚糖微球的常用制备方法第16-17页
    1.5 花色苷概述第17-18页
        1.5.1 分子结构特征第17-18页
        1.5.2 抗肿瘤功能第18页
    1.6 叶酸靶向应用与载药微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7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2页
    2.1 材料及仪器第20-22页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0-21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2.2 靶向纳米微球壳层的制备与表征第22-25页
        2.2.1 叶酸偶联壳聚糖的制备第22页
        2.2.2 叶酸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2.2.3 叶酸偶联壳聚糖的单因素实验第23页
        2.2.4 叶酸偶联壳聚糖的制备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第23-25页
        2.2.5 叶酸偶联壳聚糖产物的光谱表征第25页
    2.3 叶酸偶联壳聚糖载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第25-28页
        2.3.1 叶酸偶联壳聚糖载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制备第25-26页
        2.3.2 叶酸偶联壳聚糖载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表征第26-27页
        2.3.3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2.4 叶酸偶联壳聚糖载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性能测定第28-29页
        2.4.1 微球稳定性第28页
        2.4.2 体外缓释实验第28-29页
    2.5 纳米微球的功能性研究第29-32页
        2.5.1 细胞复苏第29页
        2.5.2 MTT法细胞存活率的测定第29页
        2.5.3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2.5.4 荷瘤小鼠模型抑瘤率的测定及纳米微球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第30页
        2.5.5 荧光标记微球及显微镜观察第30-32页
第3章 靶向功能壳层的制备、优化及表征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靶向功能壳层的单因素实验第33-35页
        3.2.1 FA与CS的质量比第33页
        3.2.2 EDC与FA的摩尔比第33-34页
        3.2.3 反应温度第34页
        3.2.4 反应时间第34-35页
    3.3 制备工艺条件的响应面优化第35-39页
        3.3.1 实际值与预测值第35-36页
        3.3.2 回归模型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第36-37页
        3.3.3 响应面的图形分析第37-38页
        3.3.4 响应面模型验证第38-39页
    3.4 靶向功能壳层的结构表征第39-43页
        3.4.1 紫外光谱第39-41页
        3.4.2 红外光谱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叶酸-壳聚糖-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第44-66页
    4.1 引言第44-46页
    4.2 工艺条件优化第46-63页
        4.2.1 叶酸-壳聚糖溶液浓度第46-48页
        4.2.2 醋酸溶液浓度第48-49页
        4.2.3 油水比第49-51页
        4.2.4 表面活性剂第51-53页
        4.2.5 乳液分散时间第53-54页
        4.2.6 乳液分散时的搅拌速度第54-55页
        4.2.7 交联剂第55-57页
        4.2.8 交联剂浓度第57-58页
        4.2.9 交联时间第58-59页
        4.2.10 反应温度第59-61页
        4.2.11 交联搅拌速度第61-63页
    4.3 纳米微球的表征第63-65页
        4.3.1 形貌观察第63-64页
        4.3.2 红外光谱第64页
        4.3.3 粒度分布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叶酸-壳聚糖-蓝莓花色苷纳米微球的稳定性及导航性研究第66-76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稳定性第66-68页
        5.2.1 温度的影响第66-67页
        5.2.2 pH的影响第67-68页
    5.3 缓释情况第68-69页
    5.4 纳米微球体外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第69-71页
        5.4.1 纳米微球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第69页
        5.4.2 纳米微球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第69-70页
        5.4.3 纳米微球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第70-71页
    5.5 纳米微球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第71-74页
        5.5.1 荷瘤小鼠建模第71-72页
        5.5.2 对荷瘤小鼠模型的抑瘤第72-73页
        5.5.3 纳米微球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第73-74页
    5.6 纳米微球的导航特性分析第74-75页
    5.7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源于植物乳杆菌的抗菌肽Lac-B23的筛选、分离纯化及抗菌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钢铁企业物联网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及其需求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