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淀粉加工制品论文--其他论文

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比较及其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1.1 抗性淀粉的定义和种类第16-17页
        1.1.2 抗性淀粉的特性第17页
        1.1.3 抗性淀粉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第17-18页
        1.1.4 制备抗性淀粉的淀粉资源种类第18页
        1.1.5 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第18-21页
        1.1.6 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第21页
        1.1.7 抗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1-22页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2-24页
        1.2.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2页
        1.2.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第22页
        1.2.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热法及压热-冷却循环处理法制备抗性淀粉第24-39页
    2.1 前言第24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4-25页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4页
        2.2.2 实验设备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1 热法及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25页
        2.3.2 不同玉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配比制备抗性淀粉第25页
        2.3.3 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2.3.4 抗性淀粉热稳定性的测定第26页
        2.3.5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2.3.6 抗性淀粉热力学特性的测定第27页
        2.3.7 抗性淀粉颗粒形貌的分析测定第27页
        2.3.8 数据统计分析第2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7-37页
        2.4.1 不同资源种类淀粉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27-29页
        2.4.2 直链淀粉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29-31页
        2.4.3 压热-冷却循环次数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31-33页
        2.4.4 抗性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第33-35页
        2.4.5 抗性淀粉的颗粒形貌第35-36页
        2.4.6 热法及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工艺制备抗性淀粉的效果比较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酸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法制备抗性淀粉第39-51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39-40页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9页
        3.2.2 实验设备第39-40页
    3.3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3.1 酸法制备抗性淀粉第40页
        3.3.2 酸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40-41页
        3.3.3 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3.3.4 抗性淀粉热稳定性的测定第42页
        3.3.5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3.6 抗性淀粉热力学特性的测定第42页
        3.3.7 抗性淀粉颗粒形貌的分析测定第42页
        3.3.8 数据统计分析第4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3.4.1 酸解作用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2-44页
        3.4.2 酸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4-45页
        3.4.3 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5-47页
        3.4.5 抗性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第47-48页
        3.4.6 抗性淀粉的颗粒形貌第48-49页
        3.4.7 酸法与酸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制备抗性淀粉工艺的效果比较第49-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耐高温α-淀粉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51-63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51-52页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1页
        4.2.2 实验设备第51-52页
    4.3 实验方法第52-55页
        4.3.1 耐高温α-淀粉酶法制备抗性淀粉第52-53页
        4.3.2 耐高温α-淀粉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53页
        4.3.3 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3页
        4.3.4 抗性淀粉热稳定性的测定第53-54页
        4.3.5 水解度的测定第54页
        4.3.6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4页
        4.3.7 抗性淀粉热力学特性的测定第54页
        4.3.8 抗性淀粉的颗粒形貌分析第54页
        4.3.9 数据统计分析第54-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4.4.1 耐高温α-淀粉酶作用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5-57页
        4.4.2 耐高温α-淀粉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7-58页
        4.4.3 水解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第58-59页
        4.4.4 水解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9-60页
        4.4.5 抗性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第60-61页
        4.4.6 抗性淀粉的颗粒形貌第61页
        4.4.7 耐高温α-淀粉酶法与酶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制备抗性淀粉工艺的效果比较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普鲁兰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63-73页
    5.1 前言第63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63-64页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63页
        5.2.2 实验设备第63-64页
    5.3 实验方法第64-65页
        5.3.1 普鲁兰酶脱支法制备抗性淀粉第64页
        5.3.2 普鲁兰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64页
        5.3.3 抗性淀粉含量的测定第64页
        5.3.4 抗性淀粉热稳定性的测定第64页
        5.3.5 淀粉脱支度的测定第64-65页
        5.3.6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65页
        5.3.7 抗性淀粉热力学特性的测定第65页
        5.3.8 抗性淀粉颗粒形貌的测定第65页
        5.3.9 数据统计分析第65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5-72页
        5.4.1 普鲁兰酶作用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5-67页
        5.4.2 普鲁兰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对抗性淀粉含量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7-68页
        5.4.3 脱支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第68-69页
        5.4.4 脱支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热稳定性的影响第69-70页
        5.4.5 抗性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第70-71页
        5.4.6 抗性淀粉的颗粒形貌第71页
        5.4.7 普鲁兰酶法与酶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工艺的效果比较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6.1 全文总结第73-75页
        6.1.1 热法及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73页
        6.1.2 酸解及酸解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73-74页
        6.1.3 耐高温α-淀粉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74页
        6.1.4 普鲁兰酶联合压热-冷却循环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第74页
        6.1.5 抗性淀粉制备工艺效果综合比较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及原花青素聚合度的研究
下一篇: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培养及干燥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