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1.1 自尊 | 第8-19页 |
1.1.1 自尊的概念 | 第8页 |
1.1.2 个体自尊的发展 | 第8-9页 |
1.1.3 自尊的分类 | 第9-10页 |
1.1.4 影响自尊的因素 | 第10-13页 |
1.1.5 自尊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1.6 自尊的结构模型 | 第16-17页 |
1.1.7 自尊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1.8 自尊的测量 | 第18-19页 |
1.2 家庭教养方式 | 第19-23页 |
1.2.1 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 | 第19-20页 |
1.2.2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 | 第20页 |
1.2.3 家庭教养方式的维度研究 | 第20-21页 |
1.2.4 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研究 | 第21页 |
1.2.5 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发展 | 第21-23页 |
1.3 自尊研究现状总结及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1.3.1 自尊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的研究趋势 | 第23页 |
1.3.2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3. 研究程序介绍 | 第27-29页 |
3.1 工具 | 第27页 |
3.2 被试 | 第27-28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4.1 大学生整体自尊水平 | 第29页 |
4.2 不同自然条件的大学生整体自尊水平的差异检验 | 第29-31页 |
4.3 大学生整体自尊水平在不同家庭情况上的差异检验 | 第31-33页 |
5. 讨论 | 第33-36页 |
6. 提升自尊的家庭教养方式建议 | 第36-40页 |
6.1 创设民主、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 第36-37页 |
6.2 要客观的对待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降低自我不和谐性 | 第37页 |
6.3 帮助子女树立健康的性别角色定位,注重女孩子“阳刚之气”的培养 | 第37-38页 |
6.4 培养能力,尤其是孩子个人或者社会认为重要的能力 | 第38-39页 |
6.5 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