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2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艺术创作特点 | 第11-23页 |
2.1 《费加罗的婚礼》的内容概述 | 第11-12页 |
2.2 《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创作特点 | 第12-23页 |
2.2.1 音乐明朗乐观 | 第12-15页 |
2.2.2 重唱巧妙运用 | 第15-18页 |
2.2.3 人物栩栩如生 | 第18-23页 |
3 凯鲁比诺咏叹调的分析 | 第23-35页 |
3.1 凯鲁比诺人物角色分析 | 第23-26页 |
3.1.1 情窦初开、懵懂多情 | 第23-25页 |
3.1.2 紧张羞涩、恐惧慌张 | 第25页 |
3.1.3 俏皮可爱、幽默风趣 | 第25-26页 |
3.2 凯鲁比诺咏叹调的演唱分析 | 第26-35页 |
3.2.1 《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演唱分析 | 第26-31页 |
3.2.2 《你们可知道》演唱分析 | 第31-35页 |
4 不同年代歌唱家演唱版本比较 | 第35-62页 |
4.1 歌唱家 | 第36-41页 |
4.1.1 贝尔冈扎(Teresa Berganza) | 第36-38页 |
4.1.2 玛利亚.尤因(Maria Ewing) | 第38-39页 |
4.1.3 塞茜莉娅·芭托莉(Cecilia Bartoli) | 第39-41页 |
4.2 演唱版本比较 | 第41-51页 |
4.2.1 音色处理 | 第42-44页 |
4.2.2 情绪对比 | 第44-45页 |
4.2.3 力度对比 | 第45-46页 |
4.2.4 速度处理 | 第46-48页 |
4.2.5 舞台表演 | 第48-51页 |
4.3 三种演唱版本风格总结与启示 | 第51-58页 |
4.3.1 深入地了解作品背景 | 第52-53页 |
4.3.2 精准地把握作品速度 | 第53-54页 |
4.3.3 良好稳定的气息支持 | 第54页 |
4.3.4 松弛自然的咬字方法 | 第54页 |
4.3.5 情感表达真真切切 | 第54-56页 |
4.3.6 清晰层次地处理乐句 | 第56-57页 |
4.3.7 自然贴切的舞台表演 | 第57-58页 |
4.4 高校学生演绎凯鲁比诺咏叹调之常见问题 | 第58-62页 |
4.4.1 缺乏背景知识的了解 | 第58页 |
4.4.2 毫不细致的歌词解读 | 第58页 |
4.4.3. 良好气息支持的欠缺 | 第58-59页 |
4.4.4 音准问题 | 第59页 |
4.4.5 力度对比处理的欠缺 | 第59-60页 |
4.4.6 舞台表演的欠缺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9页 |
1 莫扎特及其歌剧创作概述 | 第65-79页 |
1.1 莫扎特生平 | 第65-66页 |
1.2 莫扎特歌剧创作概述 | 第6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