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 文献综述第14-24页
        1.1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第14-18页
            1.1.1 学业拖延概念的提出第14-15页
            1.1.2 学业拖延测量的研究第15-16页
            1.1.3 学业拖延现状的研究第16-17页
            1.1.4 学业拖延干预的研究第17-18页
        1.2 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综述第18-21页
            1.2.1 学业延迟满足概念的提出第18-19页
            1.2.2 学业延迟满足测量的研究第19-20页
            1.2.3 学业延迟满足现状的研究第20-21页
        1.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第21-22页
            1.3.1 学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第21页
            1.3.2 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研究第21-22页
            1.3.3 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的研究第22页
        1.4 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第22-24页
            1.4.1 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第23页
            1.4.2 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第23-24页
            1.4.3 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第24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4-28页
        2.1 已有的研究不足第24-25页
        2.2 问题提出第25-26页
        2.3 研究假设第26页
        2.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8页
            2.4.1 研究目的第26-27页
            2.4.2 研究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实证研究第28-62页
    研究一: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研究第28-43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研究假设第28页
        3 研究方法第28-30页
            3.1 研究对象第28-29页
            3.2 研究工具第29-30页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0页
        4 研究结果第30-37页
            4.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第30-32页
                4.1.1 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第31页
                4.1.2 学业拖延的专业差异第31页
                4.1.3 学业拖延的独生与否差异第31-32页
                4.1.4 学业拖延的生源地差异第32页
                4.1.5 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第32页
            4.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第32-34页
                4.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第33页
                4.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专业差异第33页
                4.2.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生与否差异第33-34页
                4.2.4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生源地差异第34页
                4.2.5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第34页
            4.3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现状第34-37页
                4.3.1 学业延迟满足的性别差异第35页
                4.3.2 学业延迟满足的专业差异第35页
                4.3.3 学业延迟满足的独生与否差异第35-36页
                4.3.4 学业延迟满足的生源地差异第36页
                4.3.5 学业延迟满足的年级差异第36-37页
        5. 讨论第37-42页
            5.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分析第37-38页
                5.1.1 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特征分析第37页
                5.1.2 大学生学业拖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分析第37-38页
            5.2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第38-40页
                5.2.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特征分析第39页
                5.2.2 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分析第39-40页
            5.3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现状分析第40-42页
                5.3.1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总体特征分析第40页
                5.3.2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分析第40-42页
        6 结论第42-43页
    研究二: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第43-48页
        1 研究目的第43页
        2 研究假设第43页
        3 研究方法第43-44页
            3.1 研究对象第43页
            3.2 研究工具第43-44页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4页
        4 研究结果第44-45页
            4.1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第44页
            4.2 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效应检验第44-45页
        5 讨论第45-47页
            5.1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第45页
            5.2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第45-46页
            5.3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第46-47页
            5.4 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7页
        6 结论第47-48页
    研究三:拖延行为的团体干预实验第48-62页
        1 研究目的第48页
        2 研究假设第48页
        3 研究方法第48-55页
            3.1 被试的筛选第48-49页
            3.2 主试人员第49页
            3.3 研究工具第49页
            3.4 设计思路第49-50页
            3.5 团辅方案的设计第50-54页
                3.5.1 团辅方案的阶段性设计第50-51页
                3.5.2 团辅方案的具体设计第51-54页
            3.6 研究程序第54-55页
                3.6.1 实验设计阶段第54页
                3.6.2 实验前准备阶段第54页
                3.6.3 正式施测阶段第54-55页
                3.6.4 干预结束阶段第55页
        4 测验结果分析第55-59页
            4.1 差异分析第55-56页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比较第55-56页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减前测比较第56页
            4.2 实验组对团体干预的评价第56-59页
                4.2.1 个人评鉴表的评析第56-57页
                4.2.2 成员最喜欢的团体活动的自述及其评析第57-59页
        5 讨论与分析第59-61页
            5.1 从团体干预的方式来看,团体动力作用明显第59页
            5.2 从团体干预的机制来看,改变认知可以有效转变行为第59-60页
            5.3 从干预的实验操作来看,团体干预可行有效第60-61页
        6 结论第61-62页
第三章 总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1 总结论第62-63页
    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79页
致谢第79-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教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需求与供给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
下一篇:吕陶及《净德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