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也”的偏误分析--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引言第7-14页
    1.1 选题原因、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第7-8页
    1.2 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第8页
    1.3 理论基础第8-9页
        1.3.1 中介语理论第8-9页
        1.3.2 偏误分析理论第9页
    1.4 副词“也”的文献综述第9-14页
        1.4.1 汉语本体的研究第10-12页
        1.4.2 对外汉语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二、汉语副词“也”及“也”的日语相似词的对比第14-19页
    2.1 汉语副词“也”的义项及用法第14-15页
        2.1.1“也”表示两事类同或相同第14页
        2.1.2 表示相互关联第14-15页
        2.1.3 表示特指和强调第15页
        2.1.4 表示委婉的语气第15页
    2.2“也”的日语相关词“も”的义项及用法第15-17页
    2.3 汉语“也”和日语相似词的对比第17-18页
        2.3.1“也”表示并存和类同第17页
        2.3.2“也”表假设句的转折接续第17页
        2.3.3“也”表强调,隐含“连”字第17页
        2.3.4“也”表委婉语气第17-18页
    2.4“也”与其日语中“也”的相似词语在句中位置的比较分析第18-19页
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日本留学生副词“也”的偏误情况第19-33页
    3.1 HSK动态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副词“也”的偏误情况第19-20页
    3.2 台湾日本留学生的偏误情况第20-27页
        3.2.1 测试问卷的结果分析第21-24页
        3.2.2 口头测试卷的结果分析第24-26页
        3.2.3 作文语料的偏误结果分析第26-27页
    3.3 混用偏误第27-30页
        3.3.1“也”与“都”的混用第28页
        3.3.2“也”与“还”的混用第28-29页
        3.3.3“也”与“就”的混用第29页
        3.3.4“也”与“又”的混用第29-30页
    3.4 错序偏误第30页
    3.5 赘用偏误第30-31页
    3.6 缺失偏误第31-32页
        3.6.1 缺失副词“也”第31页
        3.6.2 缺失连用的副词第31-32页
    3.7 杂糅偏误第32-33页
四、日本留学生学习副词“也”偏误形成的原因第33-37页
    4.1 客观因素第33-34页
        4.1.1 目的语自身的难易度第33-34页
        4.1.2 学习者本体知识掌握程度有限第34页
    4.2 主观因素第34-35页
        4.2.1 学习者的逃避策略第34-35页
        4.2.2 母语负迁移第35页
    4.3 日语为母语学习者与其他语为母语学习者副词“也”的偏误对比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附录第38-52页
    附录一 汉语副词“也”用法的测试问卷第38-41页
    附录二 汉语副词“也”用法测试的口头问卷第41-44页
    附录三 日本留学生语料第44-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活废旧塑料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低烟气环保路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