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沥青烟气化学成分分析 | 第9-11页 |
1.2.2 沥青烟气危害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沥青烟气处治方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沥青烟气的产生规律试验研究 | 第16-28页 |
2.1 沥青产烟量的测试方法 | 第16-21页 |
2.1.1 试验所用仪器 | 第17-18页 |
2.1.2 试验仪器的标定 | 第18-20页 |
2.1.3 试验步骤 | 第20-21页 |
2.1.4 试验所用沥青性能 | 第21页 |
2.2 沥青产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7页 |
2.2.1 沥青路面施工中烟气产生的影响因素 | 第22页 |
2.2.2 沥青产烟规律试验 | 第22-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沥青抑烟剂的筛选实验及抑烟机理研究 | 第28-54页 |
3.1 试验原材料性能 | 第28-30页 |
3.1.1 烟气抑制剂的选择 | 第28-30页 |
3.1.2 沥青及性能 | 第30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3.2 低烟沥青抑烟剂的筛选试验 | 第30-38页 |
3.2.1 试验步骤和方法 | 第30-31页 |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3.2.3 小结 | 第37-38页 |
3.3 复配沥青抑烟剂的抑烟效果 | 第38-46页 |
3.3.1 SBS和纳米CaCO_3单因素对不同沥青的烟气抑制效果试验 | 第38-40页 |
3.3.2 SBS和纳米CaCO_3复合抑制剂对不同沥青的烟气抑制效果试验 | 第40-45页 |
3.3.3 小结 | 第45-46页 |
3.4 SBS和纳米碳酸钙抑烟机理 | 第46-53页 |
3.4.1 沥青组分 | 第46-48页 |
3.4.2. SBS抑烟机理 | 第48-50页 |
3.4.3 纳米CaCO_3抑烟机理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低烟气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实验研究 | 第54-78页 |
4.1 SBS和纳米CACO_3抑烟沥青性能 | 第54-57页 |
4.1.1 试验对比方案 | 第54-55页 |
4.1.2 试验步骤方法 | 第55-56页 |
4.1.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2 SBS和纳米碳酸钙抑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 第57-76页 |
4.2.1 原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58-60页 |
4.2.2 低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 | 第60-62页 |
4.2.3 低烟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 | 第62-74页 |
4.2.4 低烟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抑烟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应用试验研究 | 第78-98页 |
5.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78-79页 |
5.2 现场试验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 第79-83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79页 |
5.2.2 矿料级配设计 | 第79-80页 |
5.2.3 确定最佳油石比 | 第80-83页 |
5.2.4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 | 第83页 |
5.2.5 结论 | 第83页 |
5.3 抑烟沥青路面的施工与现场烟气监测试验 | 第83-89页 |
5.3.1 低烟气沥青路面施工要求 | 第83-84页 |
5.3.2 低烟气沥青路面施工程序 | 第84页 |
5.3.3 沥青烟气现场收集和监测 | 第84-89页 |
5.4 现场气体采样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9-96页 |
5.4.1 监测采样情况汇总 | 第89-90页 |
5.4.2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监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0-92页 |
5.4.3 烃类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92-93页 |
5.4.4 多环芳烃类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93-96页 |
5.5 低烟沥青混凝土的经济性分析 | 第96-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8-10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与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