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γ-氨基丁酸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在梨酒酿造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γ-氨基丁酸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1.1 γ-氨基丁酸的分子结构 | 第11页 |
1.1.2 γ-氨基丁酸的物理性质 | 第11页 |
1.1.3 γ-氨基丁酸的化学性质 | 第11-12页 |
1.2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12-14页 |
1.2.1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1.2.2 γ-氨基丁酸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 | 第14-16页 |
1.3.1 化学合成法 | 第14页 |
1.3.2 植物富集法 | 第14-15页 |
1.3.3 微生物发酵法 | 第15-16页 |
1.4 梨酒的酿造 | 第16-18页 |
1.4.1 梨酒的酿造原理 | 第16页 |
1.4.2 梨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 第16-17页 |
1.4.3 影响梨酒发酵的因素 | 第17-18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5.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比色法测定 γ-氨基丁酸的研究 | 第21-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2.1 γ-氨基丁酸比色法检测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2.2.2 最佳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4-25页 |
2.2.3 显色条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 第25-28页 |
2.2.4 显色稳定性 | 第28页 |
2.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8-29页 |
2.2.6 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 第29页 |
2.2.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高产 γ-氨基丁酸酿酒酵母的筛选 | 第31-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1.2 主要材料 | 第31页 |
3.1.3 仪器与设备 | 第31-32页 |
3.1.4 培养基 | 第32页 |
3.1.5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1.6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2.1 酵母的富集培养 | 第33-34页 |
3.2.2 高产 γ-氨基丁酸酿酒酵母的初筛 | 第34-37页 |
3.2.3 高产 γ-氨基丁酸酿酒酵母的复筛 | 第37-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高 γ-氨基丁酸梨酒的酿制 | 第41-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4.1.2 主要材料 | 第41页 |
4.1.3 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4.1.4 培养基 | 第42页 |
4.1.5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4.1.6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2.1 发酵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2 接种量的影响 | 第45页 |
4.2.3 初始糖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4 发酵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5 装液量对梨酒发酵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6 二氧化硫添加量对梨酒发酵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7 最优酿造条件的验证 | 第49页 |
4.2.8 梨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