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黄冠梨概况 | 第11页 |
·梨采后贮藏期间酶促褐变机理概述 | 第11-16页 |
·梨果实褐变类型 | 第11-12页 |
·酚-酚酶的区域化分布与果实褐变 | 第12-13页 |
·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 | 第13-14页 |
·膜脂过氧化对果实褐变的影响 | 第14页 |
·抗氧化酶类与果实褐变 | 第14-15页 |
·采后黄冠梨果皮褐变控制技术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目前生产上黄冠梨果皮褐变控制方法及问题分析 | 第16页 |
·乙烯处理对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和衰老褐变的影响 | 第16-18页 |
·乙烯对果实采后生理病害的影响 | 第17页 |
·乙烯对果实采后贮藏质地的影响 | 第17-18页 |
·乙烯对果实采后贮藏呼吸的影响 | 第18页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试剂 | 第21页 |
·试验处理 | 第21-22页 |
·冷锻炼处理 | 第21页 |
·延迟降温处理 | 第21页 |
·氯化钠浸泡处理 | 第21-22页 |
·外源乙烯处理 | 第22页 |
·外源乙烯+1-MCP处理 | 第22页 |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2-26页 |
·鸡爪病发情况的统计 | 第22页 |
·硬度的测定 | 第22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第23页 |
·果肉总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23页 |
·果皮电导率测定 | 第23页 |
·呼吸速率测定 | 第23-24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24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24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5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定 | 第26页 |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统计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冷锻炼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 | 第27-28页 |
·迟降温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氯化钠浸泡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 | 第29-30页 |
·外源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 | 第30-31页 |
·外源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 | 第31-32页 |
·50mg/L外源乙烯处理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32-35页 |
·50mg/L乙烯处理对黄冠梨硬度的影响 | 第32页 |
·50mg/L乙烯处理对黄冠梨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32-33页 |
·50mg/L乙烯处理对黄冠梨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50mg/L乙烯处理对黄冠梨果肉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 第35-43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 | 第35-36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电导率的影响 | 第36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5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果皮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8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采后黄冠梨果皮褐变的影响及最适方法确定 | 第43页 |
·50mg/L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外源乙烯处理对采后黄冠梨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44-46页 |
·外源乙烯与黄冠梨PPO活性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 第44-45页 |
·外源乙烯处理与黄冠梨细胞膜结构的关系 | 第45页 |
·外源乙烯处理与黄冠梨抗氧化系统的关系 | 第45-46页 |
·黄冠梨果皮褐变可能机理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