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与脂肪酸对羊乳膻味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我国山羊乳生产消费现状及其理化性质 | 第12-14页 |
·我国山羊乳生产消费现状 | 第12页 |
·山羊乳理化性质及营养价值 | 第12-14页 |
·乳中的脂肪酶及脂解作用 | 第14-15页 |
·脂肪酶种类 | 第14-15页 |
·脂解作用 | 第15页 |
·羊乳膻味 | 第15-16页 |
·羊乳膻味来源 | 第15-16页 |
·脱膻技术 | 第16页 |
·脂肪酶活力及羊乳膻味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山羊乳膻味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生鲜羊乳外源性脂肪酶研究 | 第20-33页 |
·前言 | 第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原料乳采集 | 第20-2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嗜冷菌分离纯化鉴定 | 第25-26页 |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26页 |
·脂肪酶耐热性测定 | 第26-27页 |
·假单胞菌产脂肪酶规律 | 第27-28页 |
·不同温度下假单胞菌脂肪酶活力测定 | 第28页 |
·不同 pH 下假单胞菌脂肪酶活力测定 | 第28-29页 |
·复合磷盐对假单胞菌脂肪酶活力影响 | 第29页 |
·UHT 原料乳菌数测定 | 第29-30页 |
·UHT 乳脂肪酶活力残留测定 | 第30页 |
·UHT 感官评定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生鲜羊乳内源性脂肪酶研究 | 第33-41页 |
·前言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原料乳采集 | 第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分析 | 第36-38页 |
·脂蛋白脂肪酶和微生物脂肪酶活力比较 | 第38-39页 |
·脂肪酶耐热性测定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生鲜羊乳脂肪酸与膻味研究 | 第41-55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原料乳采集 | 第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脂肪含量分析 | 第44-45页 |
·牛羊乳总脂肪酸比较 | 第45-48页 |
·牛羊乳游离脂肪酸比较 | 第48-50页 |
·电子鼻分析 | 第50-53页 |
·游离脂肪酸与风味关系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冷藏过程羊乳膻味变化研究 | 第55-69页 |
·前言 | 第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原料乳采集 | 第55-56页 |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滴定酸度 | 第58-59页 |
·脂肪酶活力的变化 | 第59页 |
·电子鼻分析 | 第59-62页 |
·感官评价 | 第62-63页 |
·LPL 活力在脱脂乳的变化 | 第63页 |
·脱脂乳中 LPL 活力与膻味大小相关性分析 | 第63-64页 |
·冷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 第64-65页 |
·GC-O-MS 分析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