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南方臭豆腐概述 | 第11-14页 |
1.1.1 卤水生产流程 | 第12-13页 |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检测 | 第14-15页 |
1.3 指纹图谱技术简介 | 第15-18页 |
1.3.1 指纹图谱技术 | 第15-16页 |
1.3.2 指纹图谱旳构建 | 第16-17页 |
1.3.3 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 | 第17页 |
1.3.4 指纹图谱技术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条件优化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2.1 仪器 | 第20页 |
2.2.2 材料 | 第20-21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3.1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2页 |
2.2.3.2 萃取头的选择 | 第22页 |
2.2.3.3 预热时间的选择 | 第22页 |
2.2.3.4 萃取温度的选择 | 第22页 |
2.2.3.5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2.3.1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3-27页 |
2.3.2 萃取头的选择 | 第27-31页 |
2.3.3 萃取温度的选择 | 第31页 |
2.3.4 预热时间的选择 | 第31-32页 |
2.3.5 萃取时间的选择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五个品牌卤水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34-5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2.1 仪器 | 第34页 |
3.2.2 材料 | 第34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5页 |
3.3.1 湖南长沙成师傅成品卤水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35-40页 |
3.3.2 湖南长沙火宫殿成品卤水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40-43页 |
3.3.3 湖南望城成品卤水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43-47页 |
3.3.4 白色经典成品卤水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47-51页 |
3.3.5 罗家成品卤水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51-54页 |
3.3.6 五个品牌卤水挥发性成分归总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不同品牌卤水挥发性有机物质的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质量控制 | 第57-72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4.2.1 仪器与材料 | 第57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57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57-5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9-71页 |
4.3.1 指纹图谱的预处理 | 第59-65页 |
4.3.2 不同品牌卤水指纹图谱的信息特征 | 第65-66页 |
4.3.3 不同品牌卤水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分析 | 第66-69页 |
4.3.4 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1.1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条件优化 | 第72页 |
5.1.2 五个品牌卤水挥发性成分归总 | 第72-73页 |
5.1.3 五个品牌卤水的指纹图谱分析 | 第73页 |
5.2 创新 | 第73-74页 |
5.3 展望 | 第74页 |
5.4 不足之处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附录1 | 第82-86页 |
附录2 | 第86-89页 |
附录3 | 第89-91页 |
附录4 | 第91-95页 |
附录5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