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猪血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1 概述 | 第13-14页 |
1.1.2 猪血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 生物活性肽 | 第14-18页 |
1.2.1 概述 | 第14-15页 |
1.2.2 生物活性肽功能 | 第15-16页 |
1.2.3 生物活性肽生产 | 第16-18页 |
1.2.4 生物活性肽抗菌进展 | 第18页 |
1.3 洗手液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酶解猪血活性抑菌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21-3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2.2.1 血液 | 第21页 |
2.2.2 菌株 | 第21页 |
2.2.3 药品 | 第21-22页 |
2.2.4 仪器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3.1 猪血的预处理 | 第22页 |
2.3.2 抑菌效价的测定[52] | 第22-23页 |
2.3.3 福林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53] | 第23-25页 |
2.3.4 酶解猪血活性抑菌剂提取条件的考察 | 第25页 |
2.3.5 猪血酶解后处理 | 第25-26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4.1 酶解所用酶种类的选择结果 | 第26-27页 |
2.4.2 酶解 pH 的选择结果 | 第27-28页 |
2.4.3 酶用量的选择结果 | 第28页 |
2.4.4 酶解时间的选择结果 | 第28-29页 |
2.4.5 酶解温度的选择结果 | 第29-30页 |
2.4.6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猪血活性抑菌剂的提取工艺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猪血活性抑菌剂分离与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3.2.1 样品 | 第34页 |
3.2.2 菌株 | 第34页 |
3.2.3 药品 | 第34-35页 |
3.2.4 仪器 | 第3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3.0 猪血抑菌剂的分离 | 第35-36页 |
3.3.1 MIC 测定 | 第36页 |
3.3.2 MBC 测定 | 第36页 |
3.3.3 Time-killer 测定 | 第36-37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4.1 超滤纳滤分离结果 | 第37页 |
3.4.2 MIC 测定结果 | 第37-39页 |
3.4.3 MBC 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3.4.4 Time-killer 测定结果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猪血活性抑菌剂免洗洗手液的制备 | 第45-56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45-46页 |
4.2.1 猪血抑菌剂样品 | 第45页 |
4.2.2 菌株 | 第45页 |
4.2.3 药品 | 第45-46页 |
4.2.4 仪器 | 第4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4.3.1 成分选择 | 第46-47页 |
4.3.2 制备工艺 | 第47页 |
4.3.3 处方考察 | 第47-48页 |
4.3.3.1 Plackett-Burman 实验 | 第47-48页 |
4.3.3.2 最陡爬坡实验 | 第48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4.4.1 处方考察结果 | 第48-55页 |
4.4.1.1 Plackett-Burman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4.4.1.2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 第50页 |
4.4.1.3 响应面法优化猪血活性抑菌免洗洗手液处方 | 第50-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免洗洗手液理化、微生物指标及稳定性的研究 | 第56-63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5.2.1 免洗洗手液样品 | 第56页 |
5.2.2 菌株 | 第56页 |
5.2.3 药品 | 第56页 |
5.2.4 仪器 | 第56-5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5.3.1 洗手液外观、气味测定 | 第57页 |
5.3.2 总活性物含量测定[55] | 第57页 |
5.3.3 pH 的测定[56] | 第57页 |
5.3.4 甲醇、甲醛、砷、重金属、汞含量的测定[57,58] | 第57页 |
5.3.5 杀菌率、抑菌率的测定[59] | 第57页 |
5.3.6 杀菌率、抑菌率稳定性的测定 | 第57页 |
5.3.7 菌落总数及粪大肠菌群的检验[60] | 第57-58页 |
5.3.8 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的测定[61] | 第58页 |
5.3.9 稳定性的测定 | 第58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5.4.1 洗手液外观、气味测定结果 | 第58页 |
5.4.2 总活性物测定结果 | 第58页 |
5.4.3 pH 的测定结果 | 第58页 |
5.4.4 甲醇、甲醛、砷、重金属、汞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8-59页 |
5.4.5 杀菌率、抑菌率的测定结果 | 第59页 |
5.4.6 杀菌率、抑菌率稳定性的测定 | 第59页 |
5.4.7 菌落总数及粪大肠菌群的检验结果 | 第59页 |
5.4.8 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的测定结果 | 第59页 |
5.4.9 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第59-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