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姜废糖液开发姜味饮料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生姜的概述 | 第10-12页 |
1.1.1 生姜中的营养素及其功能成分 | 第10-11页 |
1.1.2 生姜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能价值 | 第11-12页 |
1.2 果脯废糖液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1 果脯废糖液粘稠的原因 | 第12页 |
1.2.2 果脯废糖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 第12-13页 |
1.2.3 果脯废糖液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 果蔬汁饮料的概述 | 第13-17页 |
1.3.1 澄清型果蔬汁饮料的研究 | 第14页 |
1.3.2 浑浊型果蔬汁饮料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3 姜味饮料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1页 |
2.1 实验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19-2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0-21页 |
2.2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姜酚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2.2.2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3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2.4 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5 总酸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2.6 pH值的测定 | 第24页 |
2.2.7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24页 |
2.2.8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 第24页 |
2.2.9 大肠菌群测定 | 第24页 |
2.2.10 透光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2.11 饮料感官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24页 |
2.3 澄清型姜味饮料的研究 | 第24-26页 |
2.3.1 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操作要点 | 第24-25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4 浑浊型姜味饮料的研究 | 第26-29页 |
2.4.1 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操作要点 | 第26-27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5 产品保质期实验 | 第29-30页 |
2.5.1 ASLT的原理 | 第29页 |
2.5.2 姜味饮料的的Q_(10)值 | 第29页 |
2.5.3 姜味饮料保质期的快速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9页 |
3.1 理化指标分析 | 第31页 |
3.2 澄清型姜味饮料的研制 | 第31-45页 |
3.2.1 饮料配方的确定 | 第31-39页 |
3.2.2 澄清技术的研究 | 第39-45页 |
3.2.3 澄清型姜味饮料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第45页 |
3.3 浑浊型姜味饮料的研制 | 第45-57页 |
3.3.1 饮料配方的确定 | 第45-53页 |
3.3.2 增稠技术的研究 | 第53-56页 |
3.3.3 浑浊型姜味饮料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第56-57页 |
3.4 产品保质期实验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4.1 澄清工艺的探讨 | 第59页 |
4.2 增稠工艺的探讨 | 第59-60页 |
4.3 饮料调配的探讨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