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枣资源与枣产业 | 第11-12页 |
1.2 大枣的营养保健价值 | 第12页 |
1.3 大枣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提取、纯化 | 第12-15页 |
1.3.1 大枣多糖 | 第12-13页 |
1.3.2 大枣酚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1.3.3 大枣黄酮类化合物 | 第14页 |
1.3.4 大枣皂苷 | 第14-15页 |
1.4 大枣抗氧化作用 | 第15-16页 |
1.4.1 抗氧化能力评价 | 第15页 |
1.4.2 大枣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目的意义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2.1 材料 | 第18-19页 |
2.1.1 样品 | 第18页 |
2.1.2 试剂 | 第18页 |
2.1.3 仪器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9页 |
2.2.1 圆铃枣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19-22页 |
2.2.2 圆铃枣多酚的分离纯化 | 第22-24页 |
2.2.3 多酚组分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4 枣汁的加工工艺 | 第25页 |
2.2.5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5-29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9页 |
3.1 圆铃枣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0-43页 |
3.1.2 圆铃枣多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0-34页 |
3.1.3 圆铃枣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4-40页 |
3.1.4 圆铃枣皂苷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40-43页 |
3.2 圆铃枣多酚的纯化及鉴定 | 第43-50页 |
3.2.1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43-44页 |
3.2.2 上样液浓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洗脱剂浓度对树脂解析率的影响 | 第45页 |
3.2.4 静态吸附曲线 | 第45-46页 |
3.2.5 HP-20树脂动态吸附泄露曲线 | 第46页 |
3.2.6 HP-20树脂动态洗脱曲线 | 第46-47页 |
3.2.7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多酚 | 第47页 |
3.2.8 多酚的抗氧化性测定 | 第47-48页 |
3.2.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圆铃枣多酚类化合物 | 第48-50页 |
3.3 圆铃枣生物活性成分的抗氧化特性 | 第50-53页 |
3.3.1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0页 |
3.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0-51页 |
3.3.3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1-52页 |
3.3.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2-53页 |
3.4 圆铃枣枣汁加工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53-59页 |
3.4.1 圆铃枣枣汁加工过程中抗氧化物质的变化 | 第53-55页 |
3.4.2 圆铃枣枣汁加工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55-57页 |
3.4.3 枣汁加工过程中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能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4.1 大枣抗氧化活性成分及作用 | 第59页 |
4.2 圆铃枣多酚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性 | 第59-60页 |
4.3 枣汁加工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