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的探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表第11-15页
1 绪论第15-28页
    1.1 生物胺概述第15-17页
        1.1.1 生物胺的毒性第15-16页
        1.1.2 生物胺的产生第16页
        1.1.3 生物胺的来源与限量标准第16页
        1.1.4 鮸鱼中的生物胺第16-17页
    1.2 鱼产品中的产生物胺菌的多样性及其筛选鉴定方法第17-23页
        1.2.1 鱼产品中的产生物胺菌第17-20页
        1.2.2 生物胺菌的筛选方法第20-22页
        1.2.3 生物胺菌的鉴定方法第22-23页
    1.3 水产品中的生物胺的抑制手段第23-26页
        1.3.1 物理手段第23-24页
        1.3.2 化学手段第24-25页
        1.3.3 生物手段第25-26页
    1.4 茶多酚与壳聚糖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第26页
    1.5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2 研究目的意义第27-28页
2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的产生机理探究第28-4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溶剂第29页
        2.1.3 设备仪器第29-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33页
        2.2.1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的分布第30-32页
        2.2.2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变化的生化机理探究第32-33页
        2.2.3 数据分析第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2.3.1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的分布第33-36页
        2.3.2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变化的生化机理探究第36-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鮸鱼中产生物胺菌的分离鉴定及产胺能力研究第41-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41-42页
        3.1.2 实验试剂第42-43页
        3.1.3 设备仪器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产胺菌的初筛第43-44页
        3.2.2 产胺菌的筛选与产胺能力分析第44页
        3.2.3 产胺菌的鉴定第44页
        3.2.4 数据分析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48页
        3.3.1 产胺菌的初步筛选结果第45页
        3.3.2 初筛产胺菌的产生物胺能力第45-46页
        3.3.3 产胺菌的鉴定结果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鮸鱼贮藏中生物胺的控制技术探究第49-6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4.1.1 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1.2 实验试剂第50-51页
        4.1.3 设备仪器第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3页
        4.2.1 保鲜剂的配制第51-52页
        4.2.2 样品前处理第52-53页
        4.2.3 最佳处理时间的筛选第53页
        4.2.4 复合液最佳配比的筛选第53页
        4.2.5 最佳配比复合液对鮸鱼贮藏中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第53页
        4.2.6 数据分析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4.3.1 最佳处理时间的筛选第53-55页
        4.3.2 复合液最佳配比第55-57页
        4.3.3 茶多酚-壳聚糖处理对鮸鱼贮藏中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第57-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8页
作者简介第78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圆铃枣主要抗氧化成分鉴定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NIRS技术的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