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1.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特点 | 第7-9页 |
1.1.1 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生态特点 | 第7-8页 |
1.1.2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赤霞珠品种特点 | 第8页 |
1.1.3 宁夏地域特性适合于酿造干化葡萄酒 | 第8-9页 |
1.2 干化葡萄酒产业现状 | 第9页 |
1.3 干化处理与酿酒萄萄品质的变化 | 第9-11页 |
1.3.1 酿酒葡萄的主要品质成分 | 第9-10页 |
1.3.2 干化处理与酿酒葡萄品质 | 第10-11页 |
1.4 葡萄酒中的主要质量成分 | 第11-12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干化处理对葡萄浆果品质与酶类物质的影响 | 第13-37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实验时间与地点 | 第13页 |
2.3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3页 |
2.4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13-14页 |
2.5 实验方法与测定 | 第14-17页 |
2.5.1 葡萄干化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2.5.2 葡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15页 |
2.5.3 葡萄浆果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的测定 | 第15页 |
2.5.4 葡萄浆果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第15页 |
2.5.5 葡萄浆果中酚类物质的测定 | 第15页 |
2.5.6 葡萄浆果中抗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5页 |
2.5.7 葡萄浆果中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15页 |
2.5.8 葡萄浆果中转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5-16页 |
2.5.9 葡萄浆果中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 第16-17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17-35页 |
2.6.1 葡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变化 | 第17-18页 |
2.6.2 葡萄浆果可滴定酸含量变化 | 第18页 |
2.6.3 葡萄浆果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 第18-20页 |
2.6.4 葡萄浆果中酶活性的变化 | 第20-27页 |
2.6.5 葡萄浆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 第27-32页 |
2.6.6 干化处理对葡萄浆果品质的影响分析 | 第32页 |
2.6.7 干化处理对葡萄浆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2.6.8 干化处理对葡萄浆果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 第33页 |
2.6.9 葡萄浆果的品质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干化葡萄酒的酿造及品质的比较 | 第37-4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37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3.3.1 葡萄酒的酿造 | 第37页 |
3.3.2 干化葡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 | 第37-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4.1 干化处理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38页 |
3.4.2 干化处理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3 干化处理对葡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 第39-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 | 第45-46页 |
4.1 结论 | 第45页 |
4.2 创新点 | 第45页 |
4.3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