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0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趋向补语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2.1 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 | 第10-13页 |
2.1.1 语义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2.1.2.结构方面的研究 | 第11-13页 |
2.2 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研究 | 第13-16页 |
第3章 蒙古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 | 第16-23页 |
3.1 蒙古国学生复合趋向补语使用情况的考察 | 第16-17页 |
3.1.1.语料来源 | 第16页 |
3.1.2 语料统计的情况: | 第16-17页 |
3.1.3 语料统计的结果分析 | 第17页 |
3.2 蒙古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问卷调查 | 第17-23页 |
3.2.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17-18页 |
3.2.2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18-23页 |
第4章 蒙古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 第23-35页 |
4.1 偏误类型分析 | 第23-32页 |
4.1.1.复合趋向补语的误用偏误 | 第23-29页 |
4.1.2 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偏误 | 第29-31页 |
4.1.3.与把字句相关的偏误 | 第31-32页 |
4.2 偏误产生原因 | 第32-35页 |
4.2.1 母语负迁移 | 第32页 |
4.2.2 复合趋向补语自身的复杂性 | 第32-33页 |
4.2.3 有些复合趋向补语使用频率较低 | 第33页 |
4.2.4 教材的编写与使用问题 | 第33页 |
4.2.5 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 | 第33-34页 |
4.2.6 缺少语言环境 | 第34-35页 |
第5章 蒙古国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 | 第35-45页 |
5.1 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 第35-43页 |
5.1.1 对比分析汉语和蒙语,使学生加深印象 | 第35页 |
5.1.2 重视结构和语义的教学 | 第35-36页 |
5.1.3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加强重现 | 第36页 |
5.1.4 精讲多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 第36-43页 |
5.2 科学地使用教材 | 第43-44页 |
5.3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 第44-45页 |
5.3.1 了解最初动机,不断强化 | 第44页 |
5.3.2.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建立信心 | 第44页 |
5.3.3.创造语言环境,学以致用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