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1 乳酸菌 | 第15-18页 |
1.1 乳酸菌简介 | 第15页 |
1.2 乳酸菌的益生功能 | 第15-18页 |
2 乳酸菌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8-22页 |
2.1 酒精性肝损伤(ALD) | 第18页 |
2.2 ALD的机制 | 第18-22页 |
3 乳酸菌对高脂膳食诱导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 | 第22-26页 |
3.1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 | 第22-23页 |
3.2 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 肠道菌群对脂质代谢 | 第24-25页 |
3.4 高脂膳食与肠道氧化应激 | 第25-26页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具有缓解氧化应激能力益生菌的体外筛选 | 第28-4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1.1 实验菌株及培养基 | 第28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9-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2.1 样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 益生菌的SOD活性测定 | 第31页 |
2.3 益生菌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测定 | 第31-32页 |
2.4 益生菌对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 | 第32页 |
2.5 益生菌的还原能力测定 | 第32页 |
2.6 乳酸菌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研究 | 第32-33页 |
2.7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试验测定 | 第33-34页 |
2.8 胆盐浓度对菌株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 | 第34页 |
2.9 菌株抑制致病菌试验 | 第34页 |
2.10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3.1 乳酸菌发酵液抗氧化能力比较 | 第35-36页 |
3.2 乳酸菌不同组分抗氧化能力比较 | 第36-38页 |
3.3 乳酸菌不同组分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38页 |
3.4 乳酸菌T-SOD活性 | 第38-39页 |
3.5 乳酸菌GSH-Px活性 | 第39-40页 |
3.6 乳酸菌发酵液与各组分综合抗氧化能力比较 | 第40页 |
3.7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试验 | 第40-42页 |
3.8 乳酸菌降胆固醇能力的测定 | 第42-44页 |
3.9 菌株抑制致病菌试验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初步研究 | 第49-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1.2 试剂与材料 | 第49页 |
1.3 菌株 | 第49-50页 |
1.4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50页 |
1.5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1.6 统计学处理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2.1 乳酸菌生理生化鉴定 | 第52-53页 |
2.2 乳酸菌API鉴定结果 | 第53-54页 |
2.3 乳酸菌16S rRNA序列鉴定 | 第54-55页 |
2.4 乳酸菌生长曲线 | 第55页 |
2.5 乳酸菌发酵性能 | 第55-57页 |
2.6 乳酸菌的黏附能力 | 第57-58页 |
2.7 乳酸菌对抗生素的耐受能力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页 |
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8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的实验研究 | 第61-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1.1 乳酸菌 | 第61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61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1-62页 |
1.4 药品与试剂 | 第62页 |
1.5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62页 |
1.6 样本处理 | 第62页 |
1.7 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测定 | 第62-63页 |
1.8 肝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63页 |
1.9 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肝脏细胞指数 | 第63页 |
1.10 肝脏组织形态学 | 第63页 |
1.11 数据处理 | 第63-64页 |
2 结果 | 第64-71页 |
2.1 造模后大鼠状态 | 第64页 |
2.2 L.fermentum L8对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64-65页 |
2.3 L.fermentum L8发酵乳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65-66页 |
2.4 L.fermentum L8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第66-67页 |
2.5 L.fermentum L8发酵乳对大鼠肝脏线粒体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67页 |
2.6 L.fermentum L8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第67-68页 |
2.7 L.fermentum L8对大鼠肝细胞抗氧化特异性蛋白Nrf2表达的影响 | 第68-69页 |
2.8 L.fermentum L8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的影响 | 第69-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4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8缓解高脂膳食诱导的氧化应激实验研究 | 第75-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80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75-7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1.3 样本处理 | 第77-78页 |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78-79页 |
1.5 大鼠肠道的菌群测定 | 第79页 |
1.6 实验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79-8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0-89页 |
2.1 菌株的毒性评价 | 第80页 |
2.2 对各组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80-81页 |
2.3 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 第81页 |
2.4 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 | 第81-82页 |
2.5 粪便中胆固醇和胆汁酸的含量 | 第82页 |
2.6 对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影响 | 第82-83页 |
2.7 对大鼠血清及结肠内容物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83页 |
2.8 对大鼠肝脏GSH、GSH-Px的影响 | 第83-84页 |
2.9 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的影响 | 第84-85页 |
2.10 对肝脏、心脏切片的观察 | 第85-87页 |
2.11 大鼠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及其差异性 | 第87-89页 |
2.12 大鼠肠道菌群与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89页 |
3 讨论 | 第89-91页 |
4 小结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项目支持 | 第113-114页 |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 | 第114-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