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蔬菜加工食品论文--渍菜、泡菜论文

乳酸菌发酵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 莲藕的概述第13页
    2 泡菜的概述第13-17页
        2.1 泡菜的营养价值第14页
        2.2 泡菜的功能特性第14-17页
    3 泡菜纯种发酵的研究现状第17-24页
        3.1 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第17-19页
            3.1.1 乳酸菌的概述第17-18页
            3.1.2 泡菜的发酵过程第18-19页
        3.2 泡菜发酵工艺研究进展第19-22页
            3.2.1 泡菜发酵剂第19-21页
            3.2.2 温度第21页
            3.2.3 盐浓度第21页
            3.2.4 工业生产第21-22页
        3.3 泡菜品质的研究第22-24页
            3.3.1 泡菜质地的研究第22页
            3.3.2 泡菜安全性的研究第22-23页
            3.3.3 泡菜风味的研究第23-24页
    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24-26页
        4.1 研究目标第24页
        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第26-41页
    1 试验材料第26-28页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26页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1.3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27-28页
    2 试验方法第28-30页
        2.1 样品的采集第28页
        2.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第28页
        2.3 乳酸菌菌体形态的观察第28页
        2.4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第28页
        2.5 优良乳酸菌的复筛第28-29页
            2.5.1 乳酸菌产酸性能测定第28页
            2.5.2 乳酸菌耐酸性能测定第28-29页
            2.5.3 乳酸菌耐盐性能测定第29页
            2.5.4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性能测定第29页
        2.6 乳酸菌生理特性研究第29-30页
            2.6.1 乳酸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9页
            2.6.2 乳酸菌最适生长温度的测定第29页
            2.6.3 乳酸菌最适初始pH的测定第29页
            2.6.4 乳酸菌抑菌能力的测定第29页
            2.6.5 乳酸菌遗传稳定性的测定第29-30页
            2.6.6 乳酸菌的酶活性测定第30页
            2.6.7 乳酸菌的冻干存活率测定第30页
        2.7 乳酸菌的鉴定第30页
        2.8 统计学处理第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0页
        3.1 乳酸菌的分离第30-31页
        3.2 菌株的形态特征第31页
        3.3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31-32页
        3.4 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第32-33页
        3.5 乳酸菌的耐酸性能第33-34页
        3.6 乳酸菌的降解亚硝酸盐性能第34-35页
        3.7 乳酸菌的耐盐性能第35页
        3.8 乳酸菌的生理特性第35-39页
            3.8.1 乳酸菌的生长曲线第35-36页
            3.8.2 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第36页
            3.8.3 乳酸菌的最适初始pH第36-37页
            3.8.4 乳酸菌的抑菌能力第37页
            3.8.5 乳酸菌的遗传稳定性第37-38页
            3.8.6 乳酸菌的酶活性第38-39页
            3.8.7 乳酸菌的冻干存活率第39页
        3.9 乳酸菌的鉴定第39-40页
    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的研究第41-58页
    1 试验材料第41-42页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41页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1页
        1.3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41-42页
    2 试验方法第42-44页
        2.1 乳酸菌基础培养基的优选第42页
        2.2 营养因子的优选第42-43页
            2.2.1 氮源的筛选第42-43页
            2.2.2 碳源的筛选第43页
            2.2.3 缓冲盐的筛选第43页
            2.2.4 其他营养强化成分的筛选第43页
        2.3 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第43页
            2.3.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第43页
            2.3.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第43页
            2.3.3 Box-Behnken实验设计第43页
            2.3.4 验证试验第43页
        2.4 优化培养基中乳酸菌生长曲线测定第43页
        2.5 统计学处理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3.1 基础培养基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4页
        3.2 主要营养成分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4-45页
            3.2.1 氮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4-45页
            3.2.2 碳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5页
            3.2.3 缓冲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5页
        3.3 其他强化营养成分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5-47页
            3.3.1 生长因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5-46页
            3.3.2 增菌果蔬基质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第46-47页
        3.4 3-2-5-1'的最适泡菜用种子培养基第47-51页
            3.4.1 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第47页
            3.4.2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第47-48页
            3.4.3 Box-Behnken实验结果第48-49页
            3.4.4 响应曲面优化与分析第49-51页
        3.5 P-3-3-2的最适泡菜用种子培养基第51-56页
            3.5.1 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第51-52页
            3.5.2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第52页
            3.5.3 Box-Behnken实验结果第52-54页
            3.5.4 响应曲面优化与分析第54-56页
        3.6 验证试验第56页
        3.7 优化培养基中乳酸菌的生长曲线第56页
    4 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乳酸菌纯种发酵对莲藕质构和风味的影响第58-84页
    1 试验材料第58页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58页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8页
    2 试验方法第58-63页
        2.1 莲藕发酵工艺第58-59页
            2.1.1 原材料预处理第58-59页
            2.1.2 发酵料液制备第59页
            2.1.3 加工工艺流程第59页
            2.1.4 生产操作要点第59页
        2.2 主要指标及测定方法第59-61页
        2.3 乳酸菌混合发酵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影响的研究第61页
        2.4 发酵条件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影响的研究第61页
            2.4.1 温度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1页
            2.4.2 盐浓度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1页
            2.4.3 接种量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1页
        2.5 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第61-62页
        2.6 辅料添加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影响的研究第62页
            2.6.1 硬化剂添加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2页
            2.6.2 糖添加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2页
            2.6.3 辣椒、大蒜、生姜添加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2页
            2.6.4 香料添加对莲藕泡菜影响的研究第62页
        2.7 响应面法优化辅料添加配方第62页
            2.7.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第62页
            2.7.2 Box-Behnken实验设计第62页
            2.7.3 验证试验第62页
        2.8 莲藕泡菜杀菌条件的研究第62-63页
        2.9 莲藕泡菜成品贮藏试验第63页
        2.10 统计学处理第6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3-83页
        3.1 乳酸菌混合发酵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的影响第63-64页
        3.2 发酵条件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的影响第64-69页
            3.2.1 发酵温度对莲藕泡菜的影响第64-66页
            3.2.2 盐浓度对莲藕泡菜的影响第66-67页
            3.2.3 接种量对莲藕泡菜的影响第67-69页
        3.3 莲藕泡菜最佳发酵条件第69-71页
        3.4 辅料添加对莲藕泡菜质构和风味的影响第71-77页
            3.4.1 硬化剂添加对莲藕泡菜的影响第71页
            3.4.2 糖添加量对莲藕泡菜的影响第71-73页
            3.4.3 辣椒、大蒜、生姜添加量对莲藕泡菜的影响第73-75页
            3.4.4 香料添加量对泡菜的影响第75-77页
        3.5 莲藕泡菜最佳辅料添加配方第77-80页
        3.6 验证试验第80-81页
        3.7 莲藕泡菜杀菌条件确定第81页
        3.8 莲藕泡菜贮藏特性第81-83页
    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纯种发酵与自然发酵泡菜的比较研究第84-107页
    1 试验材料第84-85页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84页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84页
        1.3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84-85页
    2 试验方法第85-88页
        2.1 莲藕泡菜的制备第85页
        2.2 莲藕泡菜主要成分测定第85-86页
        2.3 纯种和自然发酵莲藕理化指标测定第86页
        2.4 纯种和自然发酵莲藕微生物指标测定第86-87页
        2.5 纯种和自然发酵莲藕挥发性成分测定第87页
        2.6 纯种和自然发酵莲藕生物胺含量测定第87-88页
        2.7 统计学处理第8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8-105页
        3.1 纯种和自然发酵莲藕主要成分差异第88-89页
        3.2 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第89-94页
            3.2.1 发酵过程中泡菜pH值和总酸变化第89-90页
            3.2.2 发酵过程中泡菜色度变化第90页
            3.2.3 发酵过程中泡菜质构特性变化第90-91页
            3.2.4 发酵过程中泡菜食盐含量变化第91-92页
            3.2.5 发酵过程中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第92-93页
            3.2.6 发酵过程中泡菜VC含量变化第93页
            3.2.7 发酵过程中泡菜氨基氮含量变化第93-94页
        3.3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指标变化第94-96页
        3.4 纯种与自然发酵泡菜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第96-103页
            3.4.1 纯种发酵与自然发酵泡菜挥发性成分的分类第100-101页
            3.4.2 纯种发酵与自然发酵泡菜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分析第101-103页
        3.5 纯种与自然发酵泡菜中生物胺的比较分析第103-105页
            3.5.1 测定方法的验证第103-104页
            3.5.2 泡菜中生物胺含量分析第104页
            3.5.3 泡菜中生物胺危害分析第104-105页
    4 小结第105-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附录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电纺高分子/壳聚糖/TEOS复合纤维及对载药性能影响
下一篇:基于π络合作用的Ag2O/SiO2类气凝胶及Ag2O/SiO2-Al2O3脱硫吸附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