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燃料油脱硫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1.2 燃料油脱硫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1.2.1 加氢脱硫技术(HDS) | 第14页 |
1.2.2 烷基化脱硫技术(OTAS) | 第14-15页 |
1.2.3 生物脱硫技术(BDS) | 第15页 |
1.2.4 萃取脱硫技术(EDS) | 第15-16页 |
1.2.5 氧化脱硫技术(ODS) | 第16-17页 |
1.2.6 吸附脱硫技术(ADS) | 第17-19页 |
1.3 脱硫吸附研究 | 第19-21页 |
1.3.1 物理吸附 | 第19-20页 |
1.3.2 化学吸附 | 第20-21页 |
1.4 脱硫吸附剂的类型 | 第21-23页 |
1.4.1 物理吸附剂 | 第22页 |
1.4.2 化学吸附剂 | 第22-23页 |
1.4.3 π络合吸附剂 | 第23页 |
1.5 π络合脱硫吸附剂的类型 | 第23-28页 |
1.5.1 以分子筛为载体的π络合脱硫吸附剂 | 第24-26页 |
1.5.2 以活性炭为载体的π络合脱硫吸附剂 | 第26-27页 |
1.5.3 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的π络合脱硫吸附剂 | 第27-28页 |
1.6 气凝胶简介 | 第28-33页 |
1.6.1 气凝胶的制备研究 | 第28-31页 |
1.6.2 气凝胶在催化吸附领域的应用 | 第31-33页 |
1.7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3-35页 |
1.7.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33页 |
1.7.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8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5-3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36-39页 |
2.2.1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2 Ag_2O/SiO_2-Al_2O_3材料的制备 | 第37-39页 |
2.2.3 模拟汽油的配制 | 第39页 |
2.3 吸附剂表征方法 | 第39-40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9-40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2.3.3 X射线荧光光谱(XRF) | 第40页 |
2.3.4 N2等温吸附-脱附(BET) | 第40页 |
2.3.5 扫描电镜(SEM) | 第40页 |
2.4 吸附实验装置 | 第40-43页 |
2.4.1 动态吸附研究 | 第40-42页 |
2.4.2 静态吸附研究 | 第42-43页 |
2.5 硫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 第43-48页 |
2.5.1 检测条件研究 | 第43-44页 |
2.5.2 模拟汽油标准曲线 | 第44-48页 |
第三章 Ag_2O/SiO_2类气凝胶的静态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第48-60页 |
3.1 平衡吸附等温式模型 | 第48-49页 |
3.1.1 Langmuir模型 | 第48-49页 |
3.1.2 Freundlich模型 | 第49页 |
3.2 吸附剂的性能表征研究 | 第49-54页 |
3.2.1 SEM分析 | 第49-50页 |
3.2.2 BET分析 | 第50-52页 |
3.2.3 XRF分析 | 第52页 |
3.2.4 XRD分析 | 第52-53页 |
3.2.5 XPS分析 | 第53-54页 |
3.3 噻吩在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上的静态平衡吸附研究 | 第54-56页 |
3.4 温度对Ag_2O/SiO_2类气凝胶平衡吸附噻吩硫性能的研究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的动态吸附脱硫研究 | 第60-84页 |
4.1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的穿透吸附性能研究 | 第60-64页 |
4.1.1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对噻吩穿透吸附性能研究 | 第60-62页 |
4.1.2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对苯并噻吩穿透吸附性能研究 | 第62-64页 |
4.2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再生性能研究 | 第64-75页 |
4.2.1 无水乙醇再生研究 | 第64-65页 |
4.2.2 正庚烷再生研究 | 第65-67页 |
4.2.3 苯和正庚烷再生研究 | 第67-70页 |
4.2.4 三种再生方法对吸附噻吩的对比 | 第70-71页 |
4.2.5 再生之后吸附剂表征 | 第71-75页 |
4.3 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吸附选择性性能研究 | 第75-81页 |
4.3.1 苯、环己烯对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吸附噻吩性能的影响 | 第75-79页 |
4.3.2 苯、环己烯对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吸附苯并噻吩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4.4 空速对Ag_2O/SiO_2复合类气凝胶吸附噻吩硫性能研究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Ag_2O/SiO_2-Al_2O_3材料脱硫性能研究 | 第84-101页 |
5.1 Ag_2O/SiO_2-Al_2O_3材料的制备 | 第84页 |
5.2 吸附剂表征 | 第84-88页 |
5.2.1 BET表征分析 | 第84-86页 |
5.2.2 XPS表征分析 | 第86-87页 |
5.2.3 XRF表征分析 | 第87-88页 |
5.2.4 SEM表征分析 | 第88页 |
5.3 Ag_2O/SiO_2-Al_2O_3材料静态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第88-92页 |
5.4 Ag_2O/SiO_2-Al_2O_3材料动态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第92-95页 |
5.4.1 Ag_2O/SiO_2-Al_2O_3材料对噻吩的脱硫性能研究 | 第92-94页 |
5.4.2 Ag_2O/SiO_2-Al_2O_3材料对苯并噻吩的脱硫性能研究 | 第94-95页 |
5.5 Ag_2O/SiO_2-Al_2O_3材料的再生吸附性能研究 | 第95-97页 |
5.6 Ag_2O/SiO_2-Al_2O_3材料的吸附选择性研究 | 第97-10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6.1 结论 | 第101-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