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汉语国际教育中近义词辨析的对象 | 第10-11页 |
2.汉语国际教育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 第11-12页 |
3.汉语国际教育的近义词辨析与教学 | 第12-13页 |
一 汉语国际教育中近义词辨析的要点 | 第13-18页 |
(一)明白理性义是基础 | 第13-14页 |
(二)辨明词性是关键 | 第14-18页 |
1.实词对比搭配对象 | 第14-16页 |
2.虚词兼顾语法义和语法功能 | 第16-18页 |
二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中的近义词辨析考查 | 第18-23页 |
(一)《登攀·中级汉语教程》中的近义词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二)《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中的近义词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三)《新汉语高级教程》中的近义词统计分析 | 第20-22页 |
(四)《体验汉语高级教程 1》中的近义词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三 近义词辨析的建议 | 第23-30页 |
(一)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23-25页 |
1.优化辨析方式 | 第23-24页 |
2.注意配例的有效性 | 第24页 |
3.练习设置多样化 | 第24-25页 |
(二)对教师的建议 | 第25-27页 |
1.简单实用,深入浅出 | 第25-26页 |
2.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 第26页 |
3.灵活多样,丰富形式 | 第26-27页 |
4.集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 | 第27页 |
(三)对学习者的建议 | 第27-30页 |
1.调动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 | 第28页 |
2.学习与使用结合,擅于总结归纳 | 第28-29页 |
3.夯实汉语基础语法知识 | 第29-30页 |
四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一:《登攀》近义词选词统计 | 第33-37页 |
附录二:《博雅汉语》近义词选词统计 | 第37-39页 |
附录三:《新汉语》近义词选词统计 | 第39-41页 |
附录四:《体验汉语》近义词选词统计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