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机理--以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实验研究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风险感知研究范式综述 | 第14-15页 |
·风险的社会放大经验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探索转基因技术风险感知的社会放大过程 | 第17-18页 |
·为技术风险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第18页 |
·为其他技术风险的社会放大研究提供研究范式 | 第18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构性问卷和实验法 | 第20-21页 |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研究视角新颖 | 第21页 |
·研究方法新颖 | 第21-2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22-33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风险的社会放大概念框架 | 第22-23页 |
·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 | 第23-25页 |
·相关概念 | 第25-33页 |
·风险 | 第25页 |
·技术风险 | 第25-26页 |
·转基因食品技术风险 | 第26页 |
·风险感知 | 第26-28页 |
·信息来源 | 第28页 |
·社会互动 | 第28-30页 |
·信任 | 第30-31页 |
·知识 | 第31-32页 |
·科技价值观 | 第32-33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3-47页 |
·构建模型 | 第33-35页 |
·实验设计 | 第35-37页 |
·问卷设计 | 第37-43页 |
·研究假设 | 第43-47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47-69页 |
·实验及问卷收集情况 | 第47-48页 |
·转基因信息来源以及风险感知情况 | 第48-51页 |
·转基因技术的信息来源情况 | 第48-51页 |
·公众转基因技术风险感知情况 | 第5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不同群体间差异分析 | 第53-55页 |
·转基因特性——社会互动对风险感知的作用 | 第55-63页 |
·政府发言人 | 第56-58页 |
·意见领袖崔永元 | 第58-61页 |
·意见领袖方舟子 | 第61-63页 |
·信息来源和一般社会互动对风险感知的作用 | 第63-67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63-64页 |
·整体模型拟合度 | 第64-65页 |
·路径分析和最终模型 | 第65-67页 |
·信任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67-69页 |
第5章 研究发现与研究结论 | 第69-76页 |
·研究假设验证 | 第69-71页 |
·研究发现 | 第71-72页 |
·研究结论 | 第72-76页 |
·政府加强管制与信息透明化 | 第73页 |
·科学家认真研究与转基因知识的科普 | 第73-74页 |
·网络媒体发布消息的谨慎与中立 | 第74页 |
·企业的良性竞争与正确标识 | 第74-75页 |
·社会各主体与公众共同互动 | 第75页 |
·技术风险的社会引导 | 第75-76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89-93页 |
附录2 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实验操作流程 | 第93-94页 |
附录3 崔永元和方舟子阅读材料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