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熟粉的加工及其自发粉研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紫薯资源及其加工利用现状 | 第9-11页 |
·紫薯资源及其分布 | 第9页 |
·紫薯的营养价值 | 第9-10页 |
·紫薯的加工利用概况 | 第10-11页 |
·紫薯粉的加工和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紫薯粉的加工 | 第11-12页 |
·紫薯粉的应用 | 第12-13页 |
·自发粉介绍 | 第13页 |
·自发粉市场 | 第13页 |
·自发粉概述 | 第13页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紫薯的熟化 | 第16页 |
·紫薯粉的制备 | 第16-17页 |
·紫薯粉添加量对混合粉性质的影响实验 | 第17页 |
·紫薯粉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实验 | 第17页 |
·紫薯自发粉配方优化实验 | 第17-19页 |
·测定方法 | 第19-25页 |
·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19页 |
·色泽参数的测定 | 第19-20页 |
·花青素的含量测定及图谱分析 | 第20页 |
·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持水持油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22页 |
·冻融稳定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滑动角、休止角的测定 | 第23页 |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 第23页 |
·碘蓝值的测定 | 第23-24页 |
·糊化特性的测定 | 第2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页 |
·微观形态分析 | 第24页 |
·粉质特性的测定 | 第24页 |
·比容的测定 | 第24页 |
·质构特性的测定 | 第24页 |
·感官评定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4页 |
·不同熟化方式对紫薯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26-29页 |
·基本成分 | 第26页 |
·紫薯色泽 | 第26-27页 |
·花青素和多酚含量 | 第27-28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28-29页 |
·紫薯粉品质的研究 | 第29-42页 |
·基本成分 | 第29-30页 |
·色泽 | 第30页 |
·加工应用特性 | 第30-31页 |
·休止角、滑动角 | 第31-32页 |
·紫薯粉加工中花青素和多酚的含量变化 | 第32-34页 |
·紫薯粉的抗氧化活性 | 第34-35页 |
·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 第35-37页 |
·熟化对紫薯粉淀粉性质的影响 | 第37-40页 |
·微观形态分析 | 第40-41页 |
·紫薯粉花青素的扫描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紫薯粉添加量对混合粉性质和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42-47页 |
·紫薯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粉质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紫薯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紫薯粉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 第44-47页 |
·紫薯自发粉配方的优化研究 | 第47-54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47-49页 |
·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49-52页 |
·验证实验 | 第52-54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Ⅰ: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附录Ⅱ:图谱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