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1 小麦、燕麦和荞麦的基本情况概述 | 第13-15页 |
·小麦 | 第13页 |
·燕麦 | 第13-14页 |
·荞麦 | 第14-15页 |
2 挤压膨化技术概述 | 第15-18页 |
·挤压膨化技术的原理 | 第15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物料组分的影响 | 第15-18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淀粉的影响 | 第15-16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16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脂肪的影响 | 第16-17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纤维素的影响 | 第17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维生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挤压膨化技术对风味物质的影响 | 第18页 |
3 膳食纤维概述 | 第18-22页 |
·膳食纤维分类 | 第18-19页 |
·膳食纤维来源 | 第19页 |
·膳食纤维特性 | 第19-20页 |
·持水、持油能力 | 第19页 |
·结合和交换金属离子 | 第19-20页 |
·被肠道微生物利用 | 第20页 |
·螯合有机化合物 | 第20页 |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 | 第20-22页 |
·控制体重 | 第20-21页 |
·防治便秘 | 第21页 |
·防治结肠癌 | 第21页 |
·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 | 第21页 |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 第21页 |
·清除外源有害物 | 第21-22页 |
·其他功能 | 第22页 |
4 小麦麸皮 | 第22-24页 |
·小麦麸皮结构 | 第22页 |
·小麦麸皮组成成分 | 第22页 |
·小麦麸皮开发利用现状 | 第22-24页 |
·制备膳食纤维 | 第22-23页 |
·制备功能性低聚糖 | 第23页 |
·制备生物活性肽 | 第23页 |
·制备其他产品 | 第23-24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挤压膨化对小麦、燕麦和荞麦物质组成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3-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样品处理 | 第35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5-36页 |
·常规指标测定 | 第35页 |
·膳食纤维 | 第35页 |
·理化性质测定 | 第35-36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挤压膨化对小麦、燕麦和荞麦物质组成的影响 | 第36-39页 |
·挤压膨化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挤压膨化对吸水指数和水溶指数的影响 | 第39-41页 |
·挤压膨化对小麦、燕麦和荞麦容重的影响 | 第41页 |
·挤压膨化对小麦、燕麦和荞麦糊化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麦麸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 | 第47-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复合酶制剂设计 | 第49页 |
·复合酶制剂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 | 第49-50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0-51页 |
·常规指标测定 | 第50页 |
·膳食纤维 | 第50-51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麦麸中主要成分含量 | 第51页 |
·复合酶制剂配比确定 | 第51-54页 |
·纤维素酶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淀粉酶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中性蛋白酶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53页 |
·复合酶制剂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复合酶制剂反应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 第54-58页 |
·模型建立和分析 | 第54-57页 |
·模型优化和验证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四章 高麦麸膳食纤维谷物营养粉的研究 | 第60-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6页 |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试材处理 | 第61页 |
·主要试剂 | 第61-62页 |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试验设计 | 第62-63页 |
·配料组成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62页 |
·响应面试验设计 | 第62-63页 |
·指标测定与方法 | 第63-66页 |
·粘度 | 第63页 |
·营养成分 | 第63-64页 |
·热量计算 | 第64页 |
·微生物 | 第64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4-65页 |
·感官质量评价 | 第65-66页 |
·数据统计 | 第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5页 |
·高膳食纤维营养粉配方的确定 | 第66-72页 |
·小麦粉含量对高膳食纤维营养粉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66页 |
·燕麦粉含量对高膳食纤维营养粉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66-67页 |
·荞麦粉含量对高膳食纤维营养粉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67页 |
·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对高膳食纤维营养粉感官评价的影响 | 第67-68页 |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第68-72页 |
·高膳食纤维营养粉风味优化 | 第72-73页 |
·高膳食纤维营养粉模糊综合评价 | 第73-74页 |
·高膳食纤维营养粉冲调粘度 | 第74页 |
·高膳食纤维营养粉品质指标 | 第74-75页 |
3 讨论 | 第7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全文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