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ATP 合成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29页 |
·ATP 概述 | 第15-16页 |
·ATP 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以腺嘌呤为底物合成 ATP | 第16-17页 |
·以腺苷为底物合成 ATP | 第17-18页 |
·以 AMP 为底物合成 ATP | 第18页 |
·以 ADP 底物合成 ATP | 第18页 |
·以 IMP 为底物合成 ATP | 第18-19页 |
·ATP 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琼脂糖平板电泳法 | 第19-2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0页 |
·纸电泳法 | 第20页 |
·纸层析法 | 第20页 |
·荧光素酶法 | 第20-21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21页 |
·纤维素薄层层析法 | 第21页 |
·ATP 的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阴阳离子交换柱联合分离法 | 第21-22页 |
·阴离子交换柱联合吸附法 | 第22页 |
·钠盐结晶法 | 第22页 |
·前景与展望 | 第22-23页 |
·选题意义、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3-25页 |
·选题意义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章 ATP 转化菌种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 第29-46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溶液配制 | 第30-31页 |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32页 |
·形态鉴定 | 第32页 |
·生理生化特性 | 第32页 |
·分子鉴定 | 第32-33页 |
·ATP 合成能力测定 | 第33-34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34-43页 |
·菌落形态特征鉴定 | 第34页 |
·菌株形态鉴定 | 第34-37页 |
·生理生化特性 | 第37-40页 |
·分子鉴定 | 第40-42页 |
·ATP 合成能力测定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雅致放射毛霉糖化液菌体培养基 | 第46-66页 |
·前言 | 第46-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菌种 | 第47页 |
·培养基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糖化条件的优化 | 第47页 |
·糖化液培养基的优化 | 第47-48页 |
·验证实验 | 第48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48-64页 |
·糖化条件的优化 | 第48-53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53-55页 |
·最陡爬坡实验 | 第55-58页 |
·响应面优化糖化液培养基 | 第58-61页 |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 | 第61-63页 |
·验证实验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四章 雅致放射毛霉遗传转化条件的确定 | 第66-77页 |
·前言 | 第66-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菌种及质粒 | 第67页 |
·主要试剂 | 第67页 |
·溶液配制 | 第67页 |
·培养基 | 第67页 |
·仪器设备 | 第67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 第67-68页 |
·雅致放射毛霉对潮霉素 B 的敏感性试验 | 第68页 |
·PEG -CaCl_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 | 第68-69页 |
·转化子的 PCR 鉴定 | 第69页 |
·转化子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69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69-75页 |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69-73页 |
·潮霉素 B 对雅致放射毛霉抑制浓度 | 第73页 |
·转化子的筛选及鉴定 | 第73-74页 |
·潮霉素 B 抗性转化子的稳定性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五章 apt1 基因在雅致放射毛霉中的克隆表达 | 第77-89页 |
·前言 | 第77-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82页 |
·菌种 | 第78页 |
·培养基 | 第78页 |
·主要试剂 | 第78页 |
·溶液配制 | 第78页 |
·仪器设备 | 第78页 |
·apt1 基因的获得 | 第78-79页 |
·表达质粒 pCB1004 - Pgpd -apt1 的构建 | 第79-80页 |
·表达质粒转化雅致放射毛霉 | 第80-81页 |
·ATP 高产转化子的筛选及 P CR 鉴定 | 第81页 |
·ATP 高产转化子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81页 |
·apt1 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apt1 基因的获得 | 第82-83页 |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双酶切鉴定 | 第83-84页 |
·ATP 高产转化子的筛选 | 第84-85页 |
·雅致放射毛霉重组子的 P CR 鉴定 | 第85页 |
·ATP 高产转化子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85页 |
·apt1 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总结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1页 |
附录 1 | 第91-93页 |
附录 2 | 第93-94页 |
附录 3 | 第94-95页 |
附录 4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