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多孔淀粉制备和应用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多孔淀粉概述 | 第9-10页 |
·多孔淀粉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用于形成多孔淀粉的生淀粉酶 | 第11-12页 |
·生淀粉α-淀粉酶 | 第11-12页 |
·生淀粉糖化酶 | 第12页 |
·多孔淀粉性能 | 第12页 |
·多孔淀粉的应用 | 第12-14页 |
·微胶囊化应用 | 第13页 |
·直接吸附应用 | 第13页 |
·代脂应用 | 第13-14页 |
·立题意义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立题的意义 | 第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多孔淀粉制备工艺和上清液的研究 | 第16-30页 |
·前言 | 第16页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16-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设备 | 第16-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生淀粉酶活力测定 | 第17页 |
·多孔淀粉产物得率测定 | 第17页 |
·多孔淀粉吸油率测定 | 第17页 |
·酶作用的协同效应 | 第17-18页 |
·多孔淀粉酶解工艺 | 第18页 |
·多孔淀粉上清液研究 | 第18-19页 |
·上清液的成分分析 | 第18页 |
·糖液纯化工艺 | 第18页 |
·浓缩糖液性质研究 | 第18-19页 |
·pH 测定 | 第18页 |
·熬糖温度 | 第18页 |
·固形物 | 第18页 |
·DE 值 | 第18-19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9-29页 |
·吸油率作为考察多孔淀粉形成指标的提出 | 第19页 |
·双酶的复合作用 | 第19-21页 |
·酶解单因素实验 | 第21-25页 |
·酶配比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1-22页 |
·底物浓度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2页 |
·酶解反应体系pH 值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2-23页 |
·加酶量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温度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4页 |
·反应时间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4-25页 |
·酶解正交实验 | 第25-26页 |
·放大实验 | 第26-27页 |
·多孔淀粉上清液的研究 | 第27-29页 |
·上清液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浓缩糖浆性质分析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淀粉成孔后相关性质的变化及其机理的探索 | 第30-39页 |
·前言 | 第30页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3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多孔淀粉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曲线的测定 | 第30-31页 |
·比容积 | 第31页 |
·溶解度 | 第31页 |
·透明度 | 第31页 |
·激光粒径分布 | 第31页 |
·分子量分布曲线 | 第31-32页 |
·样品处理 | 第31页 |
·实验条件 | 第31-3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BET 等温吸附理论 | 第32-33页 |
·淀粉成孔后基本物理性质变化 | 第33-34页 |
·酶解过程中粒径的变化 | 第34-35页 |
·分子量分布曲线 | 第35-36页 |
·表面积变化 | 第36-37页 |
·扫描电镜照片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多孔淀粉在粉末酱油中的应用 | 第39-48页 |
·前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设备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NaOH 的标定 | 第39-40页 |
·pH 值 | 第40页 |
·酸度与氨态氮的测定 | 第40页 |
·酱油的固形物 | 第40页 |
·酱油的色率和红色指数 | 第40页 |
·酱油的喷雾干燥 | 第40-41页 |
·粉末酱油的吸潮性实验 | 第41页 |
·粉末酱油的感观评定 | 第41页 |
·粉末酱油的还原 | 第41页 |
·酱油风味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41-42页 |
·粉末酱油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酱油的固形物 | 第42页 |
·粉末酱油的喷雾干燥法制备 | 第42页 |
·粉末酱油还原后的风味物含量 | 第42-44页 |
·酱油的色率和红色指数 | 第44页 |
·粉末酱油的理化性质 | 第44-45页 |
·pH 值 | 第44-45页 |
·酸度及氨态氮 | 第45页 |
·粉末酱油的吸潮性 | 第45页 |
·粉末酱油的感观评定 | 第45-46页 |
·粉末酱油的扫描电镜照片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多孔淀粉在低脂贡丸中的代脂应用 | 第48-54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设备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用肉的处理 | 第49页 |
·贡丸的制作 | 第49页 |
·贡丸的蒸煮损失分析 | 第49页 |
·贡丸的全质构分析 | 第49-50页 |
·贡丸的感观评定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贡丸的蒸煮损失分析 | 第50-51页 |
·贡丸的全质构分析 | 第51-52页 |
·贡丸的感观评定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