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1.1 茶籽油 | 第9页 |
1.2 茶籽油的应用 | 第9-11页 |
1.2.1 茶籽油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 第9-10页 |
1.2.2 茶籽油在工业上的应用 | 第10页 |
1.2.3 茶籽油在医药上的应用 | 第10页 |
1.2.4 茶籽油在化妆品上的应用 | 第10-11页 |
1.3 注射用油简介 | 第11页 |
1.4 注射用油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5 植物油脱酸的方法 | 第12-17页 |
1.5.1 化学脱酸法 | 第12-13页 |
1.5.2 物理蒸馏脱酸法 | 第13-14页 |
1.5.3 混合油脱酸法 | 第14页 |
1.5.4 酯化脱酸法 | 第14-15页 |
1.5.5 溶剂萃取脱酸法 | 第15页 |
1.5.6 超临界流体萃取脱酸法 | 第15-16页 |
1.5.7 膜技术脱酸法 | 第16-17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油样 | 第18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18-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2.2.1 注射用大豆油的质量标准 | 第20页 |
2.2.2 茶籽油、注射用茶籽油质量指标测定 | 第20-21页 |
2.2.3 GC测定脂肪酸组成 | 第21-22页 |
2.2.4 GC-MS测定不皂化物组成 | 第22页 |
2.2.5 HPLC定量分析生育酚 | 第22-23页 |
2.2.6 GC定量分析甾醇 | 第23-24页 |
2.2.7 GC定量分析角鲨烯 | 第24页 |
2.2.8 分子蒸馏工艺 | 第24-25页 |
2.2.9 碱法脱酸工艺 | 第25-26页 |
2.3 定量的方法 | 第26-27页 |
2.3.1 面积归一化法 | 第27页 |
2.3.2 外标法 | 第27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9页 |
3.1 茶籽油质量指标测定 | 第28-35页 |
3.1.1 GC-MS分析茶籽油不皂化物组成 | 第29-31页 |
3.1.2 HPLC定量分析茶籽油中的生育酚 | 第31-33页 |
3.1.3 GC定量分析茶籽油中的甾醇 | 第33-34页 |
3.1.4 GC定量分析茶籽油中的角鲨烯 | 第34-35页 |
3.2 分子蒸馏工艺 | 第35-39页 |
3.2.1 单因素试验 | 第35-37页 |
3.2.2 正交试验 | 第37-39页 |
3.2.3 最佳条件验证 | 第39页 |
3.3 碱法脱酸工艺 | 第39-44页 |
3.3.1 单因素试验 | 第39-42页 |
3.3.2 正交试验 | 第42-43页 |
3.3.3 最佳条件验证 | 第43-44页 |
3.4 注射用茶籽油质量指标测定 | 第44-47页 |
3.4.1 GC-MS测定注射用茶籽油不皂化物组成 | 第45-46页 |
3.4.2 HPLC定量分析注射用茶籽油中的生育酚 | 第46-47页 |
3.4.3 GC定量分析注射用茶籽油中的甾醇 | 第47页 |
3.4.4 GC定量分析注射用茶籽油中的角鲨烯 | 第47页 |
3.5 注射用茶籽油的评价 | 第47-49页 |
3.5.1 酸值 | 第47-48页 |
3.5.2 过氧化值 | 第48页 |
3.5.3 不皂化物 | 第48页 |
3.5.4 山茶皂苷 | 第48页 |
3.5.5 重金属 | 第48页 |
3.5.6 微生物 | 第48-49页 |
4 结论 | 第49-51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0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5 展望 | 第51-5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8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