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牡丹籽蛋白的理化和功能特性及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牡丹、牡丹籽及牡丹籽粕的概述第13-14页
        1.1.1 牡丹第13页
        1.1.2 牡丹籽及牡丹籽粕第13-14页
    1.2 植物蛋白研究概述第14-20页
        1.2.1 植物蛋白的概况第14页
        1.2.2 植物蛋白的提取第14-16页
        1.2.3 植物蛋白的分离纯化第16-19页
        1.2.4 植物蛋白的功能特性第19-20页
    1.3 蛋白质水解产物的概述第20-22页
        1.3.1 蛋白质水解方法第20页
        1.3.2 蛋白质水解产物的生理作用第20-22页
    1.4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牡丹籽蛋白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第23-37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3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2.3 研究方法第24-26页
        2.3.1 TPSP的制备第24页
        2.3.2 TPSP提取率的测定第24页
        2.3.3 TPSP等电点的测定第24-25页
        2.3.4 碱法提取TPSP的单因素试验第25-26页
        2.3.5 响应面优化TPSP提取试验第26页
        2.3.6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2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2.4.1 TPSP的等电点第26-27页
        2.4.2 TPSP单因素的研究第27-30页
        2.4.3 TPSP响应面试验的分析第30-35页
        2.4.4 TPSP提取率的最佳条件和模型验证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牡丹籽蛋白理化特性的研究第37-53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7-38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37-38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38页
    3.3 研究方法第38-44页
        3.3.1 TPSP的凝胶电泳试验第38-42页
        3.3.2 氨基酸的测定第42页
        3.3.3 二级结构的测定第42-43页
        3.3.4 热性能的测定第43页
        3.3.5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第43页
        3.3.6 游离巯基含量的测定第43-4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3.4.1 TPSP组分分析第44-47页
        3.4.2 TPSP氨基酸的分析第47-49页
        3.4.3 TPSP二级结构的分析第49-50页
        3.4.4 TPSP热性能的分析第50页
        3.4.5 TPSP表面疏水性的分析第50-51页
        3.4.6 TPSP游离巯基含量的分析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牡丹籽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第53-65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53-54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53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53-54页
    4.3 研究方法第54-57页
        4.3.1 溶解度的测定第54页
        4.3.2 持油性的测定第54-55页
        4.3.3 持水性的测定第55页
        4.3.4 起泡特性的测定第55-56页
        4.3.5 乳化特性的测定第56页
        4.3.6 流变特性的测定第56-57页
        4.3.7 细胞毒性的测定第5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4.4.1 TPSP溶解度的分析第57-58页
        4.4.2 TPSP持油性的分析第58-59页
        4.4.3 TPSP持水性的分析第59-60页
        4.4.4 TPSP起泡特性的分析第60-61页
        4.4.5 TPSP乳化特性的分析第61-63页
        4.4.6 TPSP流变特性的分析第63-64页
        4.4.7 TPSP细胞毒性的分析第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牡丹籽多肽制备的研究第65-81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65-66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65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65-66页
    5.3 研究方法第66-69页
        5.3.1 TPSP酶解工艺第66页
        5.3.2 水解度的测定第66-67页
        5.3.3 还原力的测定第67页
        5.3.4 蛋白酶的筛选第67页
        5.3.5 TPSP酶解工艺的单因素试验第67-69页
        5.3.6 响应面法优化TPSP酶解工艺的试验第6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5.4.1 蛋白酶筛选结果的分析第69-70页
        5.4.2 TPSP酶解工艺的单因素试验分析第70-75页
        5.4.3 TPSP酶解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第75-79页
        5.4.4 TPSP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和模型验证第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牡丹籽多肽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81-95页
    6.1 引言第81页
    6.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81-82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81-82页
        6.2.2 仪器与设备第82页
    6.3 研究方法第82-85页
        6.3.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82页
        6.3.2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82-83页
        6.3.3 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83页
        6.3.4 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83-84页
        6.3.5 还原力的测定第84页
        6.3.6 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测定第84-85页
        6.3.7 亚油酸自氧化抑制率的测定第85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85-93页
        6.4.1 牡丹籽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分析第85-86页
        6.4.2 牡丹籽多肽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分析第86-87页
        6.4.3 牡丹籽多肽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分析第87-88页
        6.4.4 牡丹籽多肽对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分析第88-89页
        6.4.5 牡丹籽多肽对还原力的分析第89-90页
        6.4.6 牡丹籽多肽对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的分析第90-92页
        6.4.7 牡丹籽多肽对亚油酸自氧化抑制作用的分析第92-93页
    6.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7.1 结论第95-96页
    7.2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11-112页
附件第112-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排污权交易能否实现“减排”和“增效”的双赢--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羊肉的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