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花生油简介 | 第12-14页 |
1.2.1 花生油的分类 | 第12页 |
1.2.2 花生油生产工艺 | 第12-13页 |
1.2.3 花生油营养成分 | 第13-14页 |
1.3 花生以及花生油风味物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4 油脂风味物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1 国外油脂风味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2 国内油脂风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油脂风味物质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1 挥发性风味物质富集方法 | 第17-18页 |
1.5.2 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实验内容 | 第19-21页 |
1.6.1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6.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3 主要实验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花生油理化指标及营养物质研究 | 第21-36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1-23页 |
2.2.1 原料 | 第21-22页 |
2.2.2 试剂 | 第22页 |
2.2.3 标准品 | 第22-23页 |
2.2.4 仪器 | 第23页 |
2.3 方法 | 第23-26页 |
2.3.1 酸价的测定 | 第23页 |
2.3.2 过氧化值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3 氧化诱导期的测定 | 第24页 |
2.3.4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5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 第25页 |
2.3.6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2.4.1 20种花生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期 | 第26-27页 |
2.4.2 花生油中维生素E含量 | 第27-29页 |
2.4.3 花生油脂肪酸组成 | 第29-30页 |
2.4.4 各理化指标与营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 | 第30-34页 |
2.5 讨论 | 第34-35页 |
2.6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花生油风味物质提取方法的条件优化及方法比较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36-37页 |
3.2.1 原料 | 第36页 |
3.2.2 试剂 | 第36-37页 |
3.2.3 仪器 | 第37页 |
3.3 方法 | 第37-39页 |
3.3.1 同时蒸馏法(SDE) | 第37页 |
3.3.2 固相微萃取法(SPME) | 第37-38页 |
3.3.3 GC-MS-O条件 | 第38页 |
3.3.4 SPME萃取条件优化 | 第38页 |
3.3.5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3.4.1 SPME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39-42页 |
3.4.2 两种萃取方法的GC-MS-O测定结果 | 第42-46页 |
3.5 讨论 | 第46页 |
3.6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不同加工工艺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 | 第48-6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4.2.1 原料 | 第48-49页 |
4.2.2 仪器 | 第49页 |
4.3 方法 | 第49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9-64页 |
4.4.1 市售热榨花生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49-56页 |
4.4.2 市售冷榨花生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56-57页 |
4.4.3 市售热榨花生油与冷榨花生油挥发性成分比较 | 第57-60页 |
4.4.4 热榨花生油与冷榨花生油特征香气成分 | 第60-64页 |
4.5 讨论 | 第64-67页 |
4.5.1 挥发性成分中的醛类物质 | 第64页 |
4.5.2 挥发性成分中的醇类物质 | 第64-65页 |
4.5.3 挥发性成分中的酮类物质 | 第65页 |
4.5.4 挥发性成分中的酸类物质 | 第65页 |
4.5.5 挥发性成分中的酯类物质 | 第65-66页 |
4.5.6 挥发性成分中的烃类物质 | 第66页 |
4.5.7 挥发性成分中的呋喃类物质 | 第66页 |
4.5.8 挥发性成分中的吡咯类物质 | 第66页 |
4.5.9 挥发性成分中的吡嗪类物质 | 第66-67页 |
4.6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花生油加速氧化过程中氧化稳定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 第68-83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材料与设备 | 第68-69页 |
5.2.1 原料 | 第68-69页 |
5.2.2 仪器 | 第69页 |
5.3 方法 | 第69-70页 |
5.3.1 加速氧化方法 | 第69页 |
5.3.2 酸价测定方法 | 第69页 |
5.3.3 过氧化值测定方法 | 第69页 |
5.3.4 脂肪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69页 |
5.3.5 挥发性成分测定方法 | 第69-70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70-81页 |
5.4.1 加速氧化过程中花生油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 | 第70-71页 |
5.4.2 加速氧化过程中花生油脂肪酸的变化 | 第71-74页 |
5.4.3 加速氧化过程中花生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 第74-79页 |
5.4.4 加速氧化过程中花生油脂肪酸含量与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79-81页 |
5.5 讨论 | 第81-82页 |
5.6 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1.1 花生油理化指标及营养物质研究 | 第83页 |
6.1.2 花生油风味物质提取方法的条件优化以及方法比较 | 第83页 |
6.1.3 不同加工工艺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 | 第83-84页 |
6.1.4 加速氧化过程中花生油氧化稳定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 第84页 |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附录 花生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 第93-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