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论文

二硫化钼薄膜纳米器件电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相关研究工作第16-29页
        1.2.1 单层二硫化钼制备第18-21页
        1.2.2 单层二硫化钼表征第21-23页
        1.2.3 单层二硫化钼光电性质第23-25页
        1.2.4 单层二硫化钼异质结第25-27页
        1.2.5 单层二硫化钼光电器件第27-29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29-3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9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29-30页
    1.4 本文结构第30-33页
第二章 理论与计算方法第33-49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量子力学基础第33-36页
        2.2.1 薛定谔方程第33-34页
        2.2.2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第34-35页
        2.2.3 单电子近似第35-36页
        2.2.4 周期场近似第36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36-45页
        2.3.1 霍恩伯格-科恩定理第37-38页
        2.3.2 科恩-沈吕九方程第38-39页
        2.3.3 交换关联泛函第39-40页
        2.3.4 平面波基组第40-42页
        2.3.5 赝势第42-43页
        2.3.6 VASP软件包第43-45页
    2.4 纳米器件电子输运理论第45-47页
        2.4.1 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理论第45-47页
        2.4.2 Nanodcal软件包第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单层二硫化钼多相性质及相变原理第49-65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50-52页
        3.2.1 计算模型第50-51页
        3.2.2 计算方法第51-52页
    3.3 多相性质第52-59页
        3.3.1 2H相晶格结构与电子性质第52-55页
        3.3.2 1T相晶格结构与电子性质第55-56页
        3.3.3 ZT相晶格结构与电子性质第56-58页
        3.3.4 多相性质比较第58-59页
    3.4 相变原理第59-63页
        3.4.1 三种相吸附锂原子稳定性比较第59-60页
        3.4.2 相变原理分析第60-63页
    3.5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二硫化钼异质结第65-85页
    4.1 引言第65-67页
    4.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67-70页
        4.2.1 计算模型第67-70页
        4.2.2 计算方法第70页
    4.3 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异质结第70-78页
        4.3.1 层间距离优化第72-74页
        4.3.2 能带结构分析第74-76页
        4.3.3 态密度分析第76-77页
        4.3.4 差分电荷密度分析第77-78页
    4.4 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第78-84页
        4.4.1 层间距离优化第78-80页
        4.4.2 能带结构分析第80-82页
        4.4.3 态密度分析第82-83页
        4.4.4 差分电荷密度分析第83-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金衬底调控单层二硫化钼电子性能第85-99页
    5.1 引言第85-86页
    5.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86-91页
        5.2.1 晶格结构第86-89页
        5.2.2 计算模型第89-90页
        5.2.3 计算方法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96页
        5.3.1 结构弛豫及吸附能分析第91-92页
        5.3.2 能带结构分析第92-93页
        5.3.3 态密度分析第93-95页
        5.3.4 电荷密度分析第95-96页
    5.4 小结第96-99页
第六章 二硫化钼薄膜纳米器件第99-111页
    6.1 引言第99-100页
    6.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100-104页
        6.2.1 计算模型第100-103页
        6.2.2 计算方法第103-104页
    6.3 单层二硫化钼纳米器件第104-107页
        6.3.1 Zigzag方向电子输运特性分析第104-106页
        6.3.2 Armchair方向电子输运特性分析第106-107页
    6.4 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异质结纳米器件第107-109页
        6.4.1 Zigzag方向电子输运特性分析第107-108页
        6.4.2 Armchair方向电子输运特性分析第108-109页
    6.5 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11-115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11-112页
    7.2 课题研究展望第112-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I型CDR电路单粒子瞬态效应及其加固
下一篇:忆阻器与忆阻阵列阻抗测量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