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海参 | 第9-11页 |
1.1.1 海参概述 | 第9页 |
1.1.2 海参的食用及药用价值 | 第9-10页 |
1.1.3 海参的种类和分布区域 | 第10页 |
1.1.4 海参自溶现象 | 第10-11页 |
1.2 细胞凋亡简介 | 第11-15页 |
1.2.1 细胞凋亡 | 第11页 |
1.2.2 细胞凋亡的特征 | 第11-12页 |
1.2.2.1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1.2.2.2 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 | 第12页 |
1.2.3 细胞凋亡途径 | 第12-14页 |
1.2.3.1 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途径 | 第12-13页 |
1.2.3.2 内质网的凋亡途径 | 第13页 |
1.2.3.3 线粒体凋亡途径 | 第13-14页 |
1.2.4 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 第14页 |
1.2.5 凋亡体与细胞凋亡 | 第14页 |
1.2.6 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14-15页 |
1.2.6.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 第15页 |
1.2.6.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化 | 第15页 |
1.2.6.3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 第15页 |
1.2.6.4 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相关参数 | 第15页 |
1.3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 本实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7-19页 |
2.1.2.1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2.1.2.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4页 |
2.2.1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9-20页 |
2.2.2 UV诱导海参自溶 | 第20页 |
2.2.3 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制作 | 第20-21页 |
2.2.4 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 第21页 |
2.2.5 海参肠细胞质、线粒体蛋白提取液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6 海参体腔液细胞质蛋白提取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7 SDS-PAGE电泳分析提取液 | 第22页 |
2.2.8 海参提取液免疫印迹分析 | 第22-23页 |
2.2.9 TUNEL法检测海参体壁细胞凋亡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4-59页 |
3.1 TUNEL法检测海参体壁细胞凋亡 | 第24-37页 |
3.1.1 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第24-27页 |
3.1.2 海参体壁(内层)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第27-30页 |
3.1.3 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第30-33页 |
3.1.4 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内层)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第33-37页 |
3.2 小结 | 第37页 |
3.3 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海参体壁细胞色素C | 第37-51页 |
3.3.1 新鲜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免疫组化阴性染色结果 | 第37-38页 |
3.3.2 新鲜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结果 | 第38-39页 |
3.3.3 UV诱导的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39-42页 |
3.3.4 新鲜海参体壁(内层)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42页 |
3.3.5 UV诱导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内层)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42-45页 |
3.3.6 新鲜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结果 | 第45-46页 |
3.3.7 UV诱导的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46-48页 |
3.3.8 新鲜海参体壁(内层)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48-49页 |
3.3.9 UV诱导的不同自溶时间海参体壁(内层)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49-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3.5 免疫印迹分析海参肠细胞质、线粒体、体腔液蛋白 | 第52-58页 |
3.5.1 海参肠细胞质提取液SDS-PAGE电泳 | 第52页 |
3.5.2 海参肠细胞质提取液细胞色素C免疫印迹 | 第52-54页 |
3.5.3 海参肠线粒体蛋白提取液SDS-PAGE电泳 | 第54-55页 |
3.5.4 海参肠线粒体提取液细胞色素C免疫印迹 | 第55页 |
3.5.5 海参体腔液细胞蛋白提取液SDS-PAGE电泳 | 第55-56页 |
3.5.6 海参体腔液细胞色素C的免疫印迹 | 第56-57页 |
3.5.7 海参体腔液细胞caspase-9的免疫印迹 | 第57-58页 |
3.6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