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8页 |
1.1 葡萄酒简介 | 第9-11页 |
1.1.1 葡萄酒的介绍 | 第9-10页 |
1.1.2 葡萄酒的主要成分及其价值 | 第10-11页 |
1.1.3 葡萄酒中总糖项目质量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费林试剂法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1.2.1 费林试剂法 | 第11-12页 |
1.2.2 费林试剂法在总糖测定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水杨酸比色法及其应用 | 第13-16页 |
1.3.1 水杨酸比色法 | 第13-14页 |
1.3.2 水杨酸比色法在总糖测定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 苯酚-硫酸显色法及其应用 | 第16-19页 |
1.4.1 苯酚-硫酸显色法 | 第16页 |
1.4.2 苯酚-硫酸显色法在总糖测定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5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及其应用 | 第19-21页 |
1.5.1 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 | 第19页 |
1.5.2 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糖测定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1.6 全自动还原糖测定仪及其应用 | 第21-28页 |
1.6.1 全自动还原糖测定仪 | 第21-25页 |
1.6.2 全自动还原糖测定仪在总糖测定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活性炭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活性炭吸附机理探讨 | 第28-29页 |
2.2.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 第28-29页 |
2.2.2 活性炭吸附的归属 | 第2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3.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2.3.2 实验用试剂 | 第30页 |
2.3.3 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2.4.1 水分 | 第32-33页 |
2.4.2 灰分 | 第33页 |
2.4.3 pH值 | 第33页 |
2.4.4 碘吸附值 | 第33-34页 |
2.4.5 亚甲基蓝吸附值 | 第34页 |
2.4.6 乙醇溶解物 | 第34页 |
2.4.7 盐酸溶解物 | 第34-35页 |
2.4.8 粒度分布 | 第35-36页 |
2.4.9 比表面积和孔径 | 第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葡萄酒中色素条件探索及其对糖量的影响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3.2.2 实验用试剂与试液 | 第39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3.1 不同添加阶段色素吸附情况及总糖测定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3.2 不同活性炭添加量色素吸附情况及总糖测定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3.3 不同吸附时间对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影响及总糖测定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3.4 L16(45)正交实验综合考察活性炭吸附色素对总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基于还原糖测定仪的测定技术研究 | 第50-61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4.2.2 还原糖测定仪操作规程 | 第51页 |
4.2.3 前处理方式的研究 | 第51页 |
4.2.4 仪器进样量的研究 | 第51页 |
4.2.5 方法学考察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4.3.1 前处理方式考察结果 | 第52页 |
4.3.2 仪器进样量的考察结果 | 第52-53页 |
4.3.3 葡萄酒中总糖检测方法的确立 | 第53-54页 |
4.3.4 干红葡萄酒中总糖快速测定方法应用 | 第54-56页 |
4.4 还原糖测定仪测定干红葡萄酒中总糖不确定度评定 | 第56-60页 |
4.4.1 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4.4.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第57页 |
4.4.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 第57-59页 |
4.4.4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 第59-60页 |
4.4.5 测量结果表述 | 第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