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2 轻声词基本内容介绍 | 第14-18页 |
2.1 轻声的成因 | 第14页 |
2.2 轻声词的分类与发音规律 | 第14-15页 |
2.3 轻声词的语法作用 | 第15-18页 |
2.3.1 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 第16页 |
2.3.2 区别词与词组 | 第16-17页 |
2.3.3 区别句义和句法的作用 | 第17-18页 |
3.《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Ⅱ》(第二版)中的轻声词教学研究 | 第18-23页 |
3.1 教材简介 | 第18页 |
3.2 轻声词编排情况 | 第18-21页 |
3.2.1 教材中出现的轻声词的分类 | 第18-21页 |
3.3《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Ⅱ》(第二版)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轻声词比较分析 | 第21-23页 |
3.3.1《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简介 | 第21-22页 |
3.3.2《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Ⅱ》(第二版)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轻声词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4 关于留学生习得新HSK三级词汇中的轻声词调查报告 | 第23-27页 |
4.1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4.2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4.3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4.4 偏误汇总 | 第24页 |
4.5 偏误分析 | 第24-27页 |
5 关于汉语志愿者教授轻声词的调查报告 | 第27-29页 |
5.1 调查目的 | 第27页 |
5.2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5.3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7页 |
5.4 调查分析 | 第27-29页 |
6 轻声词教学建议 | 第29-34页 |
6.1 轻声词的规范化 | 第29页 |
6.2 轻声词的教学建议 | 第29-34页 |
6.2.1 对教材的建议 | 第30页 |
6.2.2 对教师的建议 | 第30-32页 |
6.2.3 对学生的建议 | 第32-34页 |
7 轻声教学设计实例 | 第34-38页 |
7.1 设计实例说明 | 第34页 |
7.2 设计实例内容 | 第34-37页 |
7.3 设计实例评点 | 第37-38页 |
8 总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6页 |
附录 1 | 第42-43页 |
附录 2 | 第43-44页 |
附录 3 | 第44-45页 |
附录 4 | 第45-46页 |
附录 5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