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师心理学论文

中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问题和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3页
        1.3.2 实践意义第13页
    1.4 研究构思与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构思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7页
    2.1 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第16-17页
        2.1.1 社会支持的研究发展及概念界定第16页
        2.1.2 社会支持的理论来源第16页
        2.1.3 社会支持的结构划分与测量第16-17页
    2.2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第17-19页
        2.2.1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展及概念界定第17-18页
        2.2.2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来源第18-19页
        2.2.3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划分与测量第19页
    2.3 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综述第19-23页
        2.3.1 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发展及概念界定第19-20页
        2.3.2 工作家庭增益的理论来源第20-23页
        2.3.3 工作家庭增益的结构划分与测量第23页
    2.4 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23-25页
        2.4.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23-24页
        2.4.2 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增益的关系研究第24页
        2.4.3 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24-25页
    2.5 以往研究评述第25-27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7-32页
    3.1 问卷调查研究第27-29页
        3.1.1 调查内容第27页
        3.1.2 调查假设第27页
        3.1.3 调查方法第27-28页
        3.1.4 调查对象第28页
        3.1.5 调查工具第28-29页
    3.2 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第29-32页
        3.2.1 访谈目的与意义第29页
        3.2.2 访谈对象第29-30页
        3.2.3 访谈方式第30页
        3.2.4 访谈过程第30-32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32-43页
    4.1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差异第32-36页
        4.1.1 被试者基本情况第32页
        4.1.2 性别差异第32-33页
        4.1.3 年龄差异第33页
        4.1.4 父母赡养差异第33-34页
        4.1.5 学历差异第34-35页
        4.1.6 任职差异第35页
        4.1.7 职称差异第35页
        4.1.8 学校级别差异第35-36页
    4.2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第36-37页
    4.3 工作家庭增益的模型分析第37-39页
        4.3.1 假设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37页
        4.3.2 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分析第37-38页
        4.3.3 假设模型的标准回归分析第38-39页
        4.3.4 工作家庭增益的中介效应检验第39页
    4.4 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第39-43页
        4.4.1 资料整理第39-41页
        4.4.2 资料归类第41页
        4.4.3 提炼主题第41-43页
第五章 研究讨论第43-51页
    5.1 中学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43-45页
        5.1.1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的影响因子分析第43页
        5.1.2 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因子分析第43-44页
        5.1.3 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子分析第44-45页
    5.2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第45-46页
        5.2.1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第45页
        5.2.2 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第45页
        5.2.3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增益的相关关系第45-46页
    5.3 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6-47页
        5.3.1 工作-家庭增益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6页
        5.3.2 家庭-工作增益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6-47页
    5.4 半结构式访谈对问卷调查结果的验证与补充第47-51页
        5.4.1 个人因素第47-48页
        5.4.2 工作家庭因素第48-49页
        5.4.3 社会(学校)因素第49-51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第51-54页
    6.1 研究结论第51-52页
    6.2 研究不足第52页
    6.3 研究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60-63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08-2016)
下一篇:地方综合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