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以及研究目的 | 第9页 |
第二节 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的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 第9-12页 |
(一) 现代汉语条件复句本体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条件复句习得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 对比分析法 | 第13页 |
(二) 定性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 第13页 |
(三) 偏误分析法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以及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五节 语料搜集以及选取说明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汉越条件复句的对比分析 | 第17-41页 |
第一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界定及分类之比较 | 第17-20页 |
一、汉语条件复句的界定及分类 | 第17-19页 |
(一) 汉语条件复句的界定 | 第17-18页 |
(二) 汉语条件复句的分类 | 第18-19页 |
二、越南语条件复句的界定及分类 | 第19-20页 |
(一)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界定 | 第19页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分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句法功能之比较 | 第20-30页 |
一、汉越语条件复句中的主语 | 第20-24页 |
(一) 汉语条件复句中的主语 | 第20-22页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中的主语 | 第22-24页 |
二、汉越条件复句的语序 | 第24-26页 |
(一) 汉语条件复句的语序 | 第24-25页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语序 | 第25-26页 |
三、汉越条件复句的一些基本句法特点 | 第26-30页 |
(一) 汉语条件复句的一些基本句法特点 | 第26-28页 |
(二) 越南语条件复句的一些基本句法特点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语义功能之比较 | 第30-32页 |
一、汉越条件复句的语义特征 | 第30-31页 |
(一) 虚拟性 | 第30-31页 |
(二) 条件性 | 第31页 |
二、越南语条件复句的语义特征 | 第31-32页 |
(一) 虚拟性 | 第31-32页 |
(二) 条件性 | 第32页 |
第四节 汉越条件复句的语用功能之比较 | 第32-35页 |
一、条件复句的陈述句 | 第32-34页 |
二、条件复句的疑问句 | 第34页 |
三、条件复句的祈使句 | 第34-35页 |
四、条件复句的感叹句 | 第3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5-41页 |
第二章 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偏误分析步骤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偏误统计结果 | 第42-47页 |
一、搜索语料的结果统计 | 第42-44页 |
二、偏误类型的结果统计 | 第44-47页 |
第三节 主要偏误类型与成因分析 | 第47-55页 |
一、语法偏误 | 第47-54页 |
(一) 句子成分遗漏 | 第47-50页 |
(二) 关联词语误加 | 第50-51页 |
(三) 关联词语误用 | 第51-53页 |
(四) 关联词语错序 | 第53-54页 |
二、语义偏误 | 第54-55页 |
第三章 针对越南学生习得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的教学建议 | 第55-61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条件复句的教学重难点 | 第55-56页 |
一、句式的区别 | 第55页 |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56-61页 |
一、对教师的建议 | 第56-58页 |
二、对学习者的建议 | 第58-59页 |
三、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1-63页 |
第一节 本研究之结论 | 第61页 |
第二节 本研究之不足 | 第61-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