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2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2-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基本概念界定第14-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9页
    1.4 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第29-31页
    1.5 研究意义第31-34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34-38页
    2.1 研究对象及各变量操作性定义第34页
    2.2 研究目的第34-35页
    2.3 研究假设第35页
    2.4 研究对象第35-36页
    2.5 研究工具第36-37页
    2.6 数据处理第37页
    2.7 研究步骤第37-38页
第3章 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结构探析与问卷编制第38-50页
    3.1 预测问卷形成第38-39页
    3.2 问卷初测第39-44页
    3.3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44-47页
    3.4 正式问卷信效度分析第47-48页
    3.5 讨论第48-49页
    3.6 结论第49-50页
第4章 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的现状分析第50-60页
    4.1 研究目的第50页
    4.2 研究方法第50页
    4.3 研究程序第50页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4.5 讨论第55-58页
    4.6 结论第58-60页
第5章 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第60-72页
    5.1 研究目的第60页
    5.2 研究方法第60-61页
    5.3 研究程序第61页
    5.4 研究结果第61-68页
    5.5 讨论第68-70页
    5.6 结论第70-72页
第6章 对策与建议第72-76页
    6.1 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资本水平第72-73页
    6.2 提高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水平第73-74页
    6.3 提高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性水平第74-76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7.1 研究结论第76页
    7.2 研究创新第76-77页
    7.3 研究不足第77页
    7.4 研究展望第77-78页
附录1第78-80页
附录2第80-82页
附录3第82-84页
附录4第84-86页
附录5第86-88页
附录6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4-96页
致谢第96-98页
个人简历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依恋、自尊与学习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汉越条件复句对比及越南学生习得汉语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