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1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1) 体态语本体研究 | 第8-9页 |
(2) 体态语在教学中的研究 | 第9页 |
(3) 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2) 比较法 | 第10页 |
(3) 案例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体态语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体态语的定义及特征 | 第11-14页 |
一、 体态语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体态语的特征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体态语的内容分类及文化差异 | 第14-15页 |
一、 面部表情 | 第14页 |
二、 手势 | 第14-15页 |
三、 身体姿势 | 第15页 |
四、 体距变化 | 第15页 |
第三节 体态语的功能 | 第15-19页 |
一、 辅助功能 | 第16页 |
二、 替代功能 | 第16-17页 |
三、 反馈功能 | 第17页 |
四、 调节功能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的意义及方式方法 | 第19-26页 |
第一节 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 第19-21页 |
一、 体态语本身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19页 |
二、 体态语可以促进留学生对汉语的了解 | 第19-21页 |
三、 体态语可以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 | 第21页 |
第二节 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 第21-23页 |
一、 无意识伴随性体态语 | 第22页 |
二、 有意识运用性体态语 | 第22页 |
三、 有意识输入性体态语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第23-26页 |
一、 体态语在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第23-24页 |
二、 体态语在中高级阶段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特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的特色 | 第26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现状 | 第26-30页 |
一、 教师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二、 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中体态语的使用情况 | 第29页 |
三、 导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态语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体态语运用的改进策略 | 第30-34页 |
一、 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坚持差异性 | 第30-31页 |
二、 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词汇,做到内外和谐统一 | 第31-32页 |
三、 注重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养成良好习惯 | 第32页 |
四、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体态自信,不卑不亢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