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大豆浓缩蛋白概况 | 第8-9页 |
·大豆浓缩蛋白简介 | 第8页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应用 | 第8-9页 |
·大豆蛋白变性研究 | 第9页 |
·大豆蛋白处理方法研究 | 第9-11页 |
·物理处理法 | 第10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0页 |
·酶处理法 | 第10-11页 |
·立题依据 | 第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不同条件醇变性大豆蛋白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特征 | 第13-29页 |
·引言 | 第1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3-14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3-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原料的制备 | 第14-15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15页 |
·溶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 | 第15页 |
·溶出活化能的测定 | 第15页 |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第15-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27页 |
·醇变性大豆蛋白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第16-17页 |
·醇变性大豆蛋白溶出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 第17-19页 |
·醇变性大豆蛋白溶出活化能 | 第19-21页 |
·醇变性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分析 | 第21-22页 |
·醇变性大豆蛋白属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 第22-23页 |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特征 | 第23-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物理处理法对醇变性大豆蛋白溶解特征的影响 | 第29-42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高速剪切处理 | 第30页 |
·加热处理 | 第30页 |
·溶解度的测定(同方法2.3.2) | 第30页 |
·溶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同方法2.3.3) | 第30页 |
·溶出活化能的测定(同方法2.3.4) | 第30页 |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同方法2.3.5)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高速剪切处理 | 第31-36页 |
·高速剪切对溶解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高速剪切对溶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32-34页 |
·高速剪切对溶出活化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高速剪切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加热处理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化学及酶处理法对醇变性大豆蛋白溶解特征的影响 | 第42-56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酸处理 | 第43页 |
·碱处理 | 第43页 |
·酶处理 | 第43-44页 |
·溶解度的测定(同方法2.3.2) | 第44页 |
·溶出蛋白相对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同方法2.3.3) | 第44页 |
·溶出活化能的测定(同方法2.3.4) | 第44页 |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同方法2.3.5)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酸处理 | 第44-48页 |
·碱处理 | 第48-51页 |
·酶法处理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