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鲶鱼概述 | 第9页 |
1.2 鱼肉腐败及其SSOs | 第9-10页 |
1.2.1 鱼肉腐败 | 第9页 |
1.2.2 鱼类的SSOs | 第9-10页 |
1.3 SSOs的确定 | 第10-11页 |
1.3.1 SSOs的检测方法 | 第10-11页 |
1.3.2 宏基因组学技术 | 第11页 |
1.4 肉的保鲜技术 | 第11-16页 |
1.4.1 低温保藏技术 | 第11-12页 |
1.4.2 冰温保藏技术 | 第12-13页 |
1.4.3 包装技术 | 第13-14页 |
1.4.4 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1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真空包装鲶鱼片的优势腐败菌群 | 第17页 |
1.6.2 不同贮藏方式下鲶鱼片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 第17页 |
1.6.3 不同贮藏方式下鲶鱼片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的评价 | 第17页 |
1.6.4 筛选抑菌剂并优化复合抑菌剂配方 | 第17页 |
1.6.5 考察复合抑菌剂对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的保鲜效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真空包装鲶鱼片的优势腐败菌群 | 第18-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试验材料及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1.2 宏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8页 |
2.1.3 16S rDNA PCR扩增 | 第18-19页 |
2.1.4 焦磷酸测序 | 第19页 |
2.1.5 序列分析 | 第19-2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2.2.1 宏基因组DNA的提取及16S rDNA PCR扩增 | 第20-21页 |
2.2.2 优质序列的获取及统计 | 第21-22页 |
2.2.3 鲶鱼片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22页 |
2.2.4 基于群落结构分析 | 第22-25页 |
2.3 讨论 | 第25页 |
2.4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不同贮藏方式下鲶鱼片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 第27-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3.2.1 不同贮藏方式下鲶鱼片感官特性的变化 | 第29-30页 |
3.2.2 不同贮藏方式下鲶鱼片微生物的变化 | 第30-31页 |
3.2.3 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1-37页 |
3.3 讨论 | 第37-38页 |
3.3.1 托盘包装和冷藏对鲶鱼优势腐败菌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真空包装和冰温贮藏对鲶鱼优势腐败菌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气调包装和冰温贮藏对鲶鱼优势腐败菌的影响 | 第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的评价 | 第40-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4.2.1 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的感官分析 | 第42-44页 |
4.2.2 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的微生物分析 | 第44-45页 |
4.2.3 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TBARS值的变化 | 第45-47页 |
4.2.4 不同贮藏方式鲶鱼片TVB-N值的变化 | 第47-48页 |
4.3 讨论 | 第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比浊法优选天然复合抑菌剂的配方 | 第49-6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5.1.1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5.1.2 试验仪器 | 第49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5.2.1 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溶液对乳酸菌的抑菌率 | 第51-52页 |
5.2.2 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对乳酸菌的抑菌 | 第52页 |
5.2.3 不同浓度的Nisin溶液对乳酸菌的抑菌率 | 第52-53页 |
5.2.4 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对假单胞菌的抑菌率 | 第53页 |
5.2.5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假单胞菌的抑菌率 | 第53-54页 |
5.2.6 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溶液对假单胞菌的抑菌率 | 第54页 |
5.2.7 响应面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5.2.8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显著性分析 | 第55-57页 |
5.2.9 响应面分析 | 第57-58页 |
5.2.10 主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5.3 讨论 | 第59页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天然复合抑菌剂对不同包装方式鲶鱼片抑菌效果的研究 | 第60-74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6.1.1 材料与试剂 | 第60页 |
6.1.2 仪器与设备 | 第60页 |
6.1.3 试验方法 | 第60-62页 |
6.1.4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2页 |
6.2.1 不同贮藏条件下鲶鱼片的感官分析 | 第62-63页 |
6.2.2 不同贮藏条件下鲶鱼片的菌落总数的变化 | 第63-64页 |
6.2.3 不同贮藏条件下鲶鱼片TBARS值的变化 | 第64-66页 |
6.2.4 不同贮藏条件下鲶鱼片TVB-N值的变化 | 第66-67页 |
6.2.5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鲶鱼片中水分分布及其迁移规律 | 第67-72页 |
6.3 讨论 | 第72页 |
6.4 小结 | 第72-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Abstract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