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金枪鱼碎肉的挤压组织化及其腥味抑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金枪鱼加工利用的现状第11-12页
    1.2 挤压膨化技术的概述第12-17页
        1.2.1 挤压膨化技术的机理及特点第12-13页
        1.2.2 国内外挤压膨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13-17页
    1.3 水产品脱水方式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1.3.1 自然干燥第17页
        1.3.2 热风干燥第17-18页
        1.3.3 微波干燥第18-19页
        1.3.4 真空干燥第19-20页
        1.3.5 热泵干燥第20页
        1.3.6 炒制干燥第20-21页
    1.4 水产品脱腥及抑腥的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1 物理法第21-23页
        1.4.2 化学法第23-24页
        1.4.3 生物法第24-25页
        1.4.4 复合法第25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不同脱水方式对金枪鱼碎肉品质的影响第26-37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26-27页
        2.1.1 实验原料第26页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6页
        2.1.3 主要试剂第26-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2.1 金枪鱼碎肉的预处理第27页
        2.2.2 色差的测定第27页
        2.2.3 脂肪氧化(AV、POV)的测定第27-28页
        2.2.4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第28页
        2.2.5 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2.3.1 不同脱水方式对金枪鱼碎肉色差的影响第29-30页
        2.3.2 不同脱水方式对金枪鱼碎肉脂肪氧化(AV、POV)的影响第30-31页
        2.3.3 不同脱水方式对金枪鱼碎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第31-35页
        2.3.4 不同脱水方式对金枪鱼碎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金枪鱼碎肉蛋白组织化的研究第37-61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37-38页
        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37页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7-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1页
        3.2.1 不同组织化挤压产物的制备第38-39页
        3.2.2 色差的测定第39页
        3.2.3 质构的测定第39页
        3.2.4 容积密度的测定第39-40页
        3.2.5 组织化度的测定第40页
        3.2.6 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第40页
        3.2.7 脂肪氧化的测定第40页
        3.2.8 水分活度的测定第40页
        3.2.9 扫描电镜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59页
        3.3.1 碎鱼肉的不同脱水方式对挤压产物品质的影响第41-45页
        3.3.2 挤压物料中的不同水分含量对挤压产物品质的影响第45-50页
        3.3.3 挤压物料中的不同甘油添加量对挤压产物品质的影响第50-55页
        3.3.4 挤压物料中的不同油脂及其添加量对挤压产物品质的影响第55-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不同抑腥方式对挤压产物风味的影响第61-73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61-62页
        4.1.1 实验原料第61页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1-62页
    4.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4.2.1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62-63页
        4.2.2 挥发性物质的制备第63页
        4.2.3 GC-MS操作条件及数据分析第63-64页
        4.2.4 感官评价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4.3.1 不同抑腥方式对挤压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第64-71页
        4.3.2 不同抑腥方式所得挤压产物的感官评价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7页
    5.1 总结第73-75页
    5.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糙米发芽富锌技术及其营养粉研发
下一篇:鱼松重组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