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 菜籽油 | 第14-21页 |
1.1 菜籽油中磷脂 | 第14-15页 |
1.2 磷脂对精炼油脂的影响 | 第15页 |
1.3 菜籽原油中油脚 | 第15-16页 |
1.4 磷脂在原油储藏过程中存在的情况 | 第16-17页 |
1.4.1 充气搅拌原油 | 第16-17页 |
1.5 菜籽原油中磷脂的脱除方法 | 第17-18页 |
1.5.1 菜籽原油中水化磷脂的脱除方法 | 第17页 |
1.5.2 菜籽原油水化脱胶工艺 | 第17页 |
1.5.3 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 第17页 |
1.5.4 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 | 第17-18页 |
1.6 菜籽原油非水化磷脂的脱除方法 | 第18-19页 |
1.6.1 酸法脱胶 | 第18页 |
1.6.2 硫酸脱胶 | 第18-19页 |
1.6.3 磷酸脱胶 | 第19页 |
1.7 原油特殊脱胶法 | 第19页 |
1.8 菜籽原油的其他脱胶方法 | 第19-20页 |
1.8.1 超级/联合脱胶法(Unilever) | 第19页 |
1.8.2 碱炼法脱胶 | 第19-20页 |
1.8.3 吸附法脱胶 | 第20页 |
1.8.4 电聚法脱胶 | 第20页 |
1.8.5 热凝聚脱胶 | 第20页 |
1.9 酶法脱胶工艺 | 第20-21页 |
2 磷脂酶 | 第21-23页 |
2.1 磷脂酶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 | 第21-22页 |
2.2 磷脂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2.3 磷脂酶脱胶的原理 | 第22页 |
2.4 磷脂酶Lecitase Ultra | 第22-23页 |
2.4.1 PLA酶法脱胶 | 第22-23页 |
2.4.2 PLC酶法脱胶 | 第23页 |
3 固定化酶技术 | 第23-25页 |
3.1 固定化酶优点 | 第23页 |
3.2 固定化酶的酶学特性 | 第23-24页 |
3.3 固定化酶的方法 | 第24-25页 |
3.3.1 表面担载法 | 第24页 |
3.3.2 交联法 | 第24页 |
3.3.3 包埋法 | 第24-25页 |
4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充氮气搅拌对菜籽原油油脚沉降及其原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 | 第26-38页 |
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1.2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6页 |
1.3 主要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26-2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2.1 菜籽原油油脚沉降试验设计 | 第27页 |
2.2 模拟油罐充氮气试验设计 | 第27页 |
2.3 油罐充氮气系统的结构图 | 第27-28页 |
2.4 菜籽原油储藏试验 | 第28页 |
2.5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6 菜籽原油磷脂含量的计算 | 第28-29页 |
2.7 磷脂测定方法的优化 | 第29-30页 |
2.8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3.1 磷脂测定方法的优化 | 第30-31页 |
3.2 菜籽原油的主要理化指标 | 第31页 |
3.3 模拟油罐中不同高度的菜籽原油中磷脂随时间沉降的规律 | 第31-32页 |
3.4 温度对菜籽原油中磷脂沉降速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5 菜籽原油充氮气及其氮气流量的控制 | 第34-35页 |
3.6 模拟油罐储藏菜籽原油及其沉淀物的主要理化指标 | 第35-37页 |
3.6.1 模拟油罐不充氮气静置储藏后菜籽原油及其沉淀物的主要理化指标 | 第35-36页 |
3.6.2 模拟油罐定期(10天)充氮气搅动储藏后菜籽原油的理化指标 | 第36-37页 |
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38-53页 |
1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38-3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2.1 磷脂酶的选择 | 第39页 |
2.2 优化固定化磷脂酶PLA_1的最优固定化条件 | 第39页 |
2.3 固定化磷脂酶的方法 | 第39页 |
2.4 磷脂酶活力的测定 | 第39-40页 |
2.4.1 游离磷脂酶活力的测定 | 第39-40页 |
2.4.2 固定化磷脂酶活力的测定 | 第40页 |
2.5 固定化酶活力的计算 | 第40页 |
2.6 固定化酶活回收率的计算 | 第40页 |
2.7 单因素试验 | 第40-41页 |
2.7.1 海藻酸钠浓度对固定化磷脂酶酶活回收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2.7.2 壳聚糖浓度对固定化磷脂酶酶活回收率的影响 | 第41页 |
2.7.3 钙离子浓度对固定化磷脂酶酶活回收率的影响 | 第41页 |
2.7.4 戊二醛浓度对固定化磷脂酶酶活回收率的影响 | 第41页 |
2.8 响应面优化脱胶试验 | 第4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3.1 磷脂酶的确定 | 第41-42页 |
3.2 单因素试验对固定化磷脂酶酶活回收率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1 海藻酸钠浓度对固定化磷脂酶酶活力回收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壳聚糖浓度对固定化酶活回收率的影响 | 第43页 |
3.2.3 钙离子浓度对磷脂酶固定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戊二醛浓度对磷脂酶固定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磷脂酶A_1的条件 | 第45-48页 |
3.4 磷脂酶Lecitase Ultra固定化后酶活回收率的响应面分析 | 第48-50页 |
3.5 模型最佳条件的优化与验证 | 第50页 |
3.6 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的酶学特性 | 第50-51页 |
3.6.1 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Ultra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50页 |
3.6.2 固定化磷脂酶Lectase Ultra的最适反应pH | 第50-51页 |
3.6.3 固定化磷脂酶Lectase Ultra的最适反应时间 | 第51页 |
4 结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磷脂酶Lecitase Ultra的菜籽原油脱胶 | 第53-6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1.1 原料 | 第53页 |
1.2 主要试验试剂 | 第53页 |
1.3 主要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53-5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4-55页 |
2.1 菜籽原油中磷脂含量测定方法 | 第54页 |
2.2 水化脱胶步骤 | 第54页 |
2.3 固定化酶脱胶步骤 | 第54页 |
2.4 油相中pH值的测定 | 第54-55页 |
2.5 油相中脱胶率的测定 | 第55页 |
2.6 固定化酶脱胶的单因素试验 | 第55页 |
2.6.1 加酶量对固定化酶脱胶的影响 | 第55页 |
2.6.2 温度对固定化酶脱胶的影响 | 第55页 |
2.6.3 pH对固定化酶脱胶的影响 | 第55页 |
2.6.4 反应时间对固定化酶脱胶的影响 | 第55页 |
2.7 响应面优化脱胶试验 | 第5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1 单因素试验 | 第56-58页 |
3.1.1 固定化酶的添加量对固定化磷脂酶脱胶的影响 | 第56页 |
3.1.2 反应温度对固定化磷脂酶脱胶的影响 | 第56-57页 |
3.1.3 反应pH对脱胶的影响 | 第57页 |
3.1.4 反应时间对脱胶的影响 | 第57-58页 |
3.2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磷脂酶A_1用于菜籽油脱胶的条件 | 第58-61页 |
3.3 固定化酶Lecitase Ultra用于菜籽油脱胶的响应面分析 | 第61-63页 |
3.4 模型最佳条件的优化与验证 | 第63页 |
4 结论 | 第63-64页 |
全文结论 | 第64-6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