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理论视角下泰国诗琳通公主《蝴蝶》泰译本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中国文学作品泰译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诗琳通公主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操纵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理论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中国文学作品泰译的发展与特点 | 第18-36页 |
第一节 中国文学作品泰译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25页 |
一、中国古典小说泰译 | 第19-21页 |
二、中国现代小说泰译 | 第21-22页 |
三、中国武侠小说泰译 | 第22-24页 |
四、中国当代小说泰译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中国文学作品泰译的特点 | 第25-33页 |
一、多人合作的翻译模式 | 第26-28页 |
二、辅助型翻译方法的加入 | 第28-30页 |
三、新“武侠体”的诞生 | 第30-32页 |
四、翻译方法规范化和多元化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泰国皇室译者代表人物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意识形态对《蝴蝶》的影响 | 第36-45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 第36-40页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对选材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对文本流行的影响 | 第42-45页 |
第三章 诗学对《蝴蝶》的影响 | 第45-67页 |
第一节 泰国文学体系对《蝴蝶》的影响 | 第45-60页 |
一、句子结构的泰化处理 | 第45-53页 |
二、文化意向的处理 | 第53-60页 |
第二节 语言风格对《蝴蝶》的影响 | 第60-67页 |
一、使用四音格词 | 第60-61页 |
二、套用汉语句式 | 第61-63页 |
三、词义准确化 | 第63-64页 |
四、文化背景的扩充 | 第64-67页 |
第四章 赞助人对《蝴蝶》的影响 | 第67-72页 |
第一节 泰国南美出版社对《蝴蝶》出版的支持 | 第67-69页 |
第二节 诗琳通公主社会地位对《蝴蝶》流行的推动 | 第69-72页 |
第五章 泰译本《蝴蝶》的评析 | 第72-77页 |
第一节 文化折射后《蝴蝶》泰译本的佳译 | 第72-75页 |
第二节 操纵理论的不足与补充 | 第75-77页 |
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