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汉语同音词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 同音词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 同音词的类型 | 第10-11页 |
三、 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 | 第11-12页 |
四、 同音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二、 研究材料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新 HSK 大纲》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同音词的统计分析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新 HSK 大纲》同音词统计分析 | 第14-17页 |
一、 《新 HSK 大纲》同音词统计概况 | 第14-16页 |
二、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同音词统计分析 | 第17-19页 |
一、 《等级大纲》同音词统计概况 | 第17-18页 |
二、 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新 HSK 大纲》与《等级大纲》同音词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博雅汉语》系列教材中同音词的语义分析 | 第21-35页 |
第一节 《博雅汉语》系列教材中同音词的分布概况 | 第21-23页 |
一、 《博雅汉语》各级教材中同音词的分布情况 | 第21-23页 |
二、 小结 | 第23页 |
第二节 《博雅汉语》教材中不同类型同音词的语义分析 | 第23-35页 |
一、 同形同音词 | 第24-28页 |
二、 异形同音词 | 第28-34页 |
三、 语义分析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博雅汉语》系列教材中同音词的语用分析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博雅汉语》教材中同形同音词的语用分析 | 第35-42页 |
一、 词的语用意义有对原语义的创新 | 第35-39页 |
二、 词的语用意义有语体差别 | 第39-41页 |
三、 词语在使用时有隐含意义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博雅汉语》教材中异形同音词的语用分析 | 第42-46页 |
一、 语义相同、使用上有略微差别的同音词 | 第42-43页 |
二、 语义中有义项交叉,使用时略有区别的同音词 | 第43-45页 |
三、 语用分析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同音词教学策略 | 第46-57页 |
第一节 教材的使用 | 第46-48页 |
一、 结合《新 HSK 大纲》、《等级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 | 第46-47页 |
二、 对教材中的同音词分类教学 | 第47页 |
三、 教师要科学的设计练习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探讨 | 第48-57页 |
一、 利用语境教学 | 第48-50页 |
二、 利用义项教学 | 第50页 |
三、 相关对比教学 | 第50-53页 |
四、 部件分析法教学 | 第53-54页 |
五、 运用非语言手段来辅助教学 | 第54-55页 |
六、 语素分析法教学 | 第55-56页 |
七、 综合教学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