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9-14页 |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本体角度的动作动词研究 | 第10页 |
|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作动词研究 | 第10-13页 |
| 1.3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4 研究的范围 | 第13页 |
| 1.5 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 二、汉语习得中动作动词词义误推 | 第14-21页 |
| 2.1 判断误推并分类 | 第14-21页 |
| 2.1.1 义位误推 | 第14-18页 |
| 2.1.2 义域误推 | 第18-19页 |
| 2.1.3 语义特征误推 | 第19页 |
| 2.1.4 杂糅误推 | 第19-21页 |
| 三、动作动词词义误推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 第21-25页 |
| 3.1 特点 | 第21-22页 |
| 3.1.1 误推数量 | 第21页 |
| 3.1.2 词义关系 | 第21页 |
| 3.1.3 词义常用度 | 第21-22页 |
| 3.1.4 误推形式 | 第22页 |
| 3.2 原因 | 第22-25页 |
| 3.2.1 汉语词义相同或相近 | 第22页 |
| 3.2.2 母语英语与目的语汉语之间的用法不对应关系 | 第22-23页 |
| 3.2.3 “高频词使用的泛化” | 第23页 |
| 3.2.4 习得顺序前后差异 | 第23-24页 |
| 3.2.5 对词语的用法掌握不够全面 | 第24-25页 |
| 四、应对策略及建议 | 第25-30页 |
| 4.1 教师角度 | 第25-26页 |
| 4.2 学习者角度 | 第26页 |
| 4.3 教学角度 | 第26-27页 |
| 4.4 教材角度 | 第27-29页 |
| 4.5 考试测评角度 | 第29-30页 |
| 五、结论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作者简介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