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2. 食品安全现状 | 第13-14页 |
2.1 国内食品安全现状 | 第14页 |
2.2 国外食品安全现状 | 第14页 |
3.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 第14-15页 |
4.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 | 第15-16页 |
4.1 生物性危害 | 第15页 |
4.2 化学性危害 | 第15页 |
4.3 物理性危害 | 第15-16页 |
4.4 新技术潜在危害 | 第16页 |
5.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5.1 基于光学分析的快速检测技术 | 第16-17页 |
5.1.1 化学比色-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第16页 |
5.1.2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6-17页 |
5.1.3 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17页 |
5.1.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17页 |
5.2 基于免疫学的快速检测技术 | 第17页 |
5.2.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 第17页 |
5.2.2 胶体金试纸条法 | 第17页 |
5.3 基于电化学的快速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5.4 基于PCR的检测技术 | 第18页 |
5.5 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技术 | 第18页 |
6.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6.1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 | 第18-19页 |
6.2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应用 | 第1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9-21页 |
6.3.1 食品新鲜度的评价 | 第19页 |
6.3.2 食品货架期的预测 | 第19页 |
6.3.3 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 | 第19-20页 |
6.3.4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 第20-21页 |
第二章 SnO_2纳米材料的合成与传感器的制作 | 第21-2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3 SnO_2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22-23页 |
2.3.1 SnO_2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22页 |
2.3.2 SnO_2纳米棒的合成 | 第22页 |
2.3.3 SnO_2纳米花的合成 | 第22-23页 |
2.4 气敏材料的表征 | 第23页 |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3页 |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3页 |
2.4.3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23页 |
2.5 传感器的制作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8页 |
3.1 样品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3.2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25-26页 |
3.3 比表面积测试分析 | 第26-2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SnO_2纳米花气体传感器快速检测牛奶中的单增李斯特菌 | 第29-4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30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2.3 3-羟基2丁酮标准气体的气敏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4 TSB培养基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 第31-32页 |
2.4.1 传感器灵敏度与细菌培养时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2.4.2 传感器灵敏度与细菌培养温度的关系 | 第32页 |
2.4.3 传感器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异性试验 | 第32页 |
2.5 牛奶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 第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1 3 -羟基2丁酮标准气体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 | 第32-36页 |
3.2 TSB培养基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 | 第36-39页 |
3.2.1 传感器灵敏度与细菌培养时间的关系 | 第36-38页 |
3.2.2 传感器灵敏度与细菌培养温度的关系 | 第38-39页 |
3.2.3 传感器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异性分析 | 第39页 |
3.3 牛奶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SnO_2纳米花气体传感器快速检测银耳中二氧化硫的残留 | 第41-5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2.3 银耳的预处理 | 第42页 |
2.4 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采集 | 第42页 |
2.5 样品红外光谱采集 | 第42页 |
2.6 二氧化硫标准气体的气敏性能测试 | 第42页 |
2.7 银耳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3.1 硫磺熏蒸后银耳色泽变化 | 第43页 |
3.2 XRF光谱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3.3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3.4 二氧化硫标准气体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 | 第45-48页 |
3.5 银耳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结果 | 第48-5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