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肴肉微生物多样性与特定腐败菌控制机制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目录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肴肉简介第17-18页
     ·肴肉的起源与现状第17页
     ·肴肉加工工艺第17-18页
   ·我国低温肉制品加工现状第18-19页
   ·低温肉制品中腐败微生物的类型第19-20页
   ·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纯培养方法第21-22页
     ·微平板分析方法第22页
     ·磷脂脂肪酸技术第22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第22-25页
   ·天然产物的抑菌作用研究进展第25-28页
     ·天然产物的抑菌效果第26页
     ·天然产物的抑菌机制第26-28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真空包装水晶肴肉的贮藏特性研究第31-45页
   ·引言第31页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31-32页
     ·试验材料第31页
     ·仪器及设备第31-32页
   ·试验方法第32-34页
     ·肴肉取样第32页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第32页
     ·感官评定第32-33页
     ·pH值的测定第33页
     ·水分活度(Aw)的测定第33页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第33页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的测定第33-34页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肴肉贮藏期间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第34-35页
     ·肴肉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变化第35-37页
     ·肴肉贮藏期间pH值的变化第37-38页
     ·肴肉贮藏期间A_w值的变化第38-39页
     ·肴肉贮藏期间TVB-N值的变化第39-40页
     ·肴肉贮藏期间TBARS值的变化第40-41页
     ·肴肉贮藏期间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真空包装水晶肴肉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45-61页
   ·引言第45页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45-46页
     ·试验材料第45-46页
     ·仪器及设备第46页
   ·试验方法第46-49页
     ·肴肉取样第46页
     ·肴肉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第46-47页
     ·微生物菌种鉴定第47页
     ·454焦磷酸测序第47-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9页
     ·纯培养结果分析第49-53页
     ·454焦磷酸测序结果分析第53-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真空包装水晶肴肉中的SSO分析及其溯源第61-75页
   ·引言第61页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61-62页
     ·试验材料第61-62页
     ·仪器及设备第62页
   ·试验方法第62-65页
     ·样品预处理第62-63页
     ·SSO分析第63页
       ·pH值测定第63页
       ·TVB-N的测定第63页
       ·TBARS值的测定第63页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第63页
     ·SSO的溯源第63-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72页
     ·不同微生物对肴肉贮藏期间pH值的影响第65-66页
     ·不同微生物对肴肉贮藏期间TVB-N值的影响第66-67页
     ·不同微生物对肴肉贮藏期间TBARS的影响第67-68页
     ·不同微生物对肴肉贮藏期间细菌总数的影响第68-69页
     ·水晶肴肉生产环节取样的PCR扩增结果分析第69页
     ·水晶肴肉生产环节SSO溯源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5页
第五章 天然生物抑菌剂的筛选及制备工艺优化第75-95页
   ·引言第75页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75-76页
     ·试验材料第75-76页
     ·仪器及设备第76页
   ·试验方法第76-78页
     ·天然产物预处理第76-77页
     ·受试菌悬液的制备第77页
     ·牛津杯抑菌圈实验第77页
     ·提取条件优化第77页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第77页
     ·正交t值法进行复方组合及剂量配比第77-78页
     ·肴肉样品预处理第78页
     ·贮藏特性研究第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94页
     ·18种天然产物的抑菌作用初筛第78-79页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第79-83页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83-87页
     ·四种天然产物对受试菌的MIC值第87-88页
     ·采用正交t值法进行组合复方和剂量配比第88-90页
     ·水晶肴肉感官品质变化第90-91页
     ·贮藏期间肴肉pH值的变化第91-92页
     ·贮藏期间肴肉TBARS值的变化第92页
     ·贮藏期间肴肉TVB-N值的变化第92-93页
     ·贮藏期间肴肉细菌总数的变化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的抑菌机制初探第95-113页
   ·引言第95-96页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96-97页
     ·试验材料第96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96页
     ·仪器及设备第96-97页
   ·试验方法第97-100页
     ·样品预处理第97页
     ·受试菌悬液的制备第97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97页
     ·杀菌曲线的测定第97页
     ·细胞形态观察第97-98页
     ·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第98页
     ·电导率的测定第98页
     ·细胞凋亡的测定第98页
     ·SDS-PAGE电泳第98页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第98-99页
     ·有机酸的测定第99-100页
   ·结果与分析第100-112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生长的影响第100-101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杀菌效果第101-102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细胞形态的影响第102-104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第104-105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105-106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106-109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第109-110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110-111页
     ·复合生物抑菌剂对SSO有机酸代谢的影响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主要结论第113-114页
   ·工作展望第114-115页
创新点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邻菲啰啉衍生物配体的配位聚合物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水飞蓟籽仁蛋白和油的主要特性与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