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5页 |
·配位化学和配位聚合物 | 第15页 |
·配位聚合物的作用力类型 | 第15-16页 |
·氢键作用 | 第15-16页 |
·芳香环堆积作用 | 第16页 |
·配位聚合物的结构 | 第16-18页 |
·零维配合物 | 第16页 |
·一维配合物 | 第16-17页 |
·二维配合物 | 第17-18页 |
·三维配合物 | 第18页 |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8-19页 |
·溶剂挥发法 | 第18页 |
·扩散法 | 第18-19页 |
·水热/溶剂热法 | 第19页 |
·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9-26页 |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中性配体的影响 | 第20-22页 |
·阴离子的影响 | 第22-23页 |
·反应物比例的影响 | 第23页 |
·pH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4-26页 |
·溶剂分子的影响 | 第26页 |
·邻菲啰啉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 第26-29页 |
·邻菲啰啉衍生物的应用概况 | 第29-33页 |
·生命科学领域 | 第29-30页 |
·氧化还原机理研究领域 | 第30-31页 |
·催化领域 | 第31-32页 |
·新型材料领域 | 第32页 |
·环境领域 | 第32-33页 |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基于MOPIP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35-63页 |
·引言 | 第35-37页 |
·配合物1-8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9页 |
·材料和合成方法 | 第37-39页 |
·基本表征 | 第39页 |
·计算方法 | 第39页 |
·配合物1-8的晶体结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第39-44页 |
·配合物1-8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4-55页 |
·结果讨论 | 第55-57页 |
·金属阳离子对骨架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有机阴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57-62页 |
·红外光谱 | 第57-58页 |
·热稳定性 | 第58-59页 |
·荧光性质 | 第59-60页 |
·配合物的理论计算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基于MOPIP配体构筑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63-85页 |
·引言 | 第63-65页 |
·配合物9-17的合成与表征 | 第65-68页 |
·材料和合成方法 | 第65-67页 |
·基本表征 | 第67页 |
·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配合物9-17的晶体结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第68-71页 |
·配合物9-17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71-77页 |
·结果讨论 | 第77-78页 |
·有机阴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77页 |
·pH值对骨架结构的影响 | 第77-78页 |
·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78-84页 |
·红外光谱 | 第78-79页 |
·热稳定性 | 第79页 |
·荧光性质 | 第79-81页 |
·电化学性质 | 第81-82页 |
·配合物的理论计算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基于MEDPQ配体构筑的配合物合成、结构、性质及其该配体修饰的水凝胶对CU(Ⅱ)吸附作用 | 第85-107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配合物18-21的合成、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合成及其表面修饰与表征 | 第86-90页 |
·材料和合成方法 | 第86-88页 |
·基本表征 | 第88页 |
·计算方法 | 第88-89页 |
·MEDPQ修饰的聚丙烯酸水凝胶吸附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89页 |
·吸附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配合物18-21的晶体结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 | 第90-92页 |
·配合物18-21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92-96页 |
·结果讨论 | 第96-97页 |
·含氮配体对骨架结构的影响 | 第96页 |
·有机阴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作用 | 第96-97页 |
·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97-101页 |
·红外光谱 | 第97-98页 |
·热稳定性 | 第98-99页 |
·荧光性质 | 第99页 |
·电化学性质 | 第99-100页 |
·配合物的理论计算 | 第100-101页 |
·MEDPQ修饰的水凝胶对金属离子CU(Ⅱ)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101-106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101-104页 |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133页 |
中英文符号与缩写对照表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