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大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以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致谢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2.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 | 第15页 |
2.3 汉字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第3章 捷克大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频率调查与分析 | 第18-26页 |
3.1 认知策略 | 第18-23页 |
3.1.1 笔画策略 | 第18-19页 |
3.1.2 音义策略 | 第19-20页 |
3.1.3 字形策略 | 第20-21页 |
3.1.4 归纳策略 | 第21页 |
3.1.5 复习策略 | 第21-22页 |
3.1.6 应用策略 | 第22-23页 |
3.2 元认知策略 | 第23-24页 |
3.2.1 监控策略 | 第23-24页 |
3.2.2 计划策略 | 第24页 |
3.3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汉字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 第26-41页 |
4.1 学习者个人差异 | 第26-29页 |
4.1.1 对汉字学习的看法 | 第26-27页 |
4.1.2 汉字学习动机 | 第27-29页 |
4.2 学习者个人背景 | 第29-33页 |
4.2.1 汉字学习时间 | 第29-30页 |
4.2.2 是否预先接受过汉字训练 | 第30-31页 |
4.2.3 汉字水平 | 第31-33页 |
4.3 情景社会因素对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的影响 | 第33-38页 |
4.3.1 汉字学习任务 | 第34-38页 |
4.3.2 性别 | 第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5章 对捷克孔院汉字教学实践的建议 | 第41-44页 |
5.1 汉字学策略使用频率的角度 | 第41-42页 |
5.2 汉字学习策略相关影响因素的角度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1 | 第48-50页 |
附录2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