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肉制品论文

冷鲜猪肉中微生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控制工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冷鲜猪肉中主要微生物的生长研究现状第10-12页
     ·冷鲜猪肉中主要污染的微生物第10-11页
     ·影响主要腐败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第11-12页
   ·冷鲜猪肉中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初级模型第12-13页
     ·次级模型第13页
     ·三级模型第13-14页
     ·模型的建立方法第14-15页
   ·冷鲜肉微生物控制现状第15-17页
     ·低温控制技术第15页
     ·化学防腐剂第15-16页
     ·天然防腐剂第16页
     ·栅栏技术第16-17页
   ·立题背景和意义第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冷鲜猪肉内外菌相分析及生长规律研究第18页
     ·冷鲜猪肉中优势菌预测模型的建立第18页
     ·冷鲜猪肉中微生物控制工艺的研究第18-20页
第2章 冷鲜猪肉内外菌相分析及生长规律研究第20-28页
   ·材料、仪器与设备第20-21页
     ·原料第20页
     ·培养基和试剂第20-21页
     ·仪器与设备第21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21-22页
     ·冷鲜猪肉块表面菌相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第21页
     ·冷鲜猪肉肉块内部菌相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第21-22页
     ·主要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第22页
     ·主要腐败微生物的初步鉴定第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7页
     ·冷鲜猪肉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的初步鉴定第22-25页
     ·冷鲜猪肉肉块表面菌相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第25-26页
     ·冷鲜猪肉肉块内部菌相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冷鲜猪肉中特定腐败菌预测模型的建立第28-39页
   ·试验材料、仪器和设备第28-29页
     ·试验原料与试剂第28页
     ·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29-30页
     ·微生物计数第29页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第29页
     ·感官评价第29页
     ·一级模型拟合第29页
     ·二级模型拟合第29-30页
     ·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腐败限控量的确定第30页
     ·不同温度下热杀索丝菌生长曲线第30-31页
     ·热杀索丝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第31-37页
     ·剩余货架期的预测与验证第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不同浓度热水解单宁酸对冷鲜猪肉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39-50页
   ·材料、仪器与设备第39-40页
     ·材料与试剂第39页
     ·仪器与设备第39-40页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40-42页
     ·待试菌的分离制备第40页
     ·热水解单宁酸的制备第40页
     ·平皿扩散法测定热水解单宁酸抑菌效果第40-41页
     ·热水解单宁酸和其他抑菌剂对冷鲜猪肉抑制效果的比较第41页
     ·热水解单宁酸浓度的选择第41页
     ·菌落总数的测定第41页
     ·一级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预测模型的验证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9页
     ·平皿扩散法测定热水解单宁酸抑菌效果第42页
     ·热水解单宁酸和其他抑菌剂对冷鲜猪肉抑制效果的比较第42-43页
     ·热水解单宁酸处理后的冷鲜猪肉中菌落总数的生长曲线第43-44页
     ·不同浓度热水解单宁酸处理的冷鲜猪肉中菌落总数一级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一级预测模型的验证第45-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结论第50-51页
   ·创新点分析第51页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附录 A第58-60页
附录 B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
下一篇:水剂法提取茶叶籽油及淀粉的研究